《亞洲時報》(Asia Times)在11月初的報導中說,大陸正積極以中小型艦載無人機取代傳統載人機,衛星照片拍到江蘇大洋船廠下水一艘特殊艦船,尺寸遠小於現役航空母艦尺寸,更像是個實驗性平台,如果不出意外,大陸已經同時發展無人航空母艦的艦隊方式,企圖追上美國的航母大國地位。
除了大陸以外,目前國際間也有多個家利用艦艇搭配大量無人機的設計,包括伊朗2025年2月由其革命衛隊海軍接收Shahid Bagheri級,是由貨櫃船改裝的大型艦,此艦具滑跳甲板/傾斜飛行甲板、可操作多型無人機(UAV)、亦具快艇/無人水面/無人水下載具的能力。
土耳其海軍以西班牙Juan Carlos I型為藍本,建造TCG Anadolu旗艦型兩棲突擊艦,被用作短甲板/滑跳起飛的無人機運用測試與部署平台,並已在2024年11月測試可折翼的Bayraktar TB3無人機,Bayraktar TB3無人機是短距/短跑道起降的武裝無人機,並已於2025年測試武器投放能力。
葡萄牙海軍計畫採購 NRP D. João II多用途艦(Multifunctional Naval Platform),具備直升機+無人載具(UAV/USV/UUV)操作能力,雖然其定位包含科研、海洋監測用途,但基本構型為「母艦+無人載具」模式,可隨時轉換為軍用,預計2026年交付葡萄牙海軍。
在海軍屬於傳統強國的美國、英國、韓國也紛紛對大型無人水面艦(LUSV)與無人母艦構想展開研究報告,同時在現役航空母艦與兩棲登陸艦上檢視操作大型UAV的可能性,目前已經有測試後勤無人機的使用、南韓則有Hanwha提出的Ghost Commander概念,搭載無人載具的母艦為主題。
無人機航空母艦可搭載長航時UAV在較遠海域執行任務,對台灣東部島嶼或是東沙南沙等地進行偵察、目標指示與電磁偵測,甚至進行攻擊。這將大幅削弱台灣藉由島鏈外側水域預警的優勢。
因為母艦若搭載大量察打一體無人機,可在登陸、兩棲或反艦行動中先行消耗台灣的近岸防禦系統,如岸置飛彈、雷達站、早期預警雷達等,台灣防區防禦壓力將倍數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