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中全會】三中開幕!新華社發萬言書 引習近平話「要敢於啃硬骨頭」

中共20屆三中全會15日召開,會議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圖/取自新華網
中共20屆三中全會15日召開,會議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主持。圖/取自新華網

為期四天的中共20屆三中全會今天(15日)召開,新華社發表12000字長文,對三中全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主題作出評論,指改革已到攻堅期、深水區,引述中共總書記習近平話說,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矛盾是不斷發展的,未來「改革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

新華社這篇題《以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開闢中國式現代化廣闊前景——寫在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召開之際》的文章指出,40多年前,中國共產黨作出改革開放的關鍵抉擇。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氣和智慧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嶄新局面。

習上任首訪深圳 明示改革重要性

文章細數2012年中共18大、即習近平上台以來深化改革的事業,以深中通道為例,6月30日全長約24公里的超級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跨越伶仃洋、連接東西岸,為當今世界最大灣區之一的粵港澳大灣區注入發展新動力。文章說,2012年12月,就任總書記20多天的習近平首次離京考察,便前往深圳、珠海、佛山、廣州,到改革開放得風氣之先的地方,並稱「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

深中通道6月底完工通車,是廣東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圖/取自澎湃新聞

深中通道6月底完工通車,是廣東改革開放的重要標誌。圖/取自澎湃新聞

4個月後,中共政治局作出歷史性決策—即中共18屆三中全會將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問題並作出決定,習近平親自擔任此次中全會文件起草組組長。習近平逐字審閱報告,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等重大論述,稱「如果做了一個不痛不癢的決定,還不如不做。」

「攻堅期和深水區—是新時代改革所處的時代背景和現實條件」,習近平說,「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必須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

到了2018年的中共19屆三中全會,再把焦點放到「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問題上。文章稱,這是中共史上首次統籌進行黨中央和國務院機構的重大改革,是對國家治理體系進行系統性重塑的集中行動。短短一年多,調整80多個黨中央和國家機關部門、直屬單位,核減21個部級機構,僅在中央和國家機關層面就涉及180多萬人……涉及範圍之廣、觸及利益之深,讓外媒直呼「力度空前」。

此外,《新華社》談到中共其他部門改革說,軍隊改革打破長期實行的四總部制,正師級以上機構減少200多個,人員精簡三分之一;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為長達24年的國地稅分設局面畫上句號,3.4萬個機構被撤銷,2萬多名幹部由正職轉副職;戶籍制度改革衝破城鄉壁壘,全面取消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的性質區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廢止勞動教養制度,延續半個世紀的勞教制度退出歷史舞台。

文章稱,面對項議論多年、久推不動、牽涉深層次調整的改革,習近平總是親自破局開路,破藩籬、掃障礙,推動實現歷史性變革。越是恢弘的改革藍圖,越需要改革者的謀略與智慧。新形勢下如何深化農村改革,就是習近平一直思考的重要問題。

在談到習近平上任12年來深化改革論點部分,文章說, 2013年7月21日,習近平前往武漢考察時,大雨滂沱,他捲起褲腿,蹚著積水,打著傘,邊走邊向工作人員了解情況;4個月後他說,必須從紛繁複雜的事物表像中把準改革脈搏,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內在規律,提出要正確處理解放思想和實事求是、整體推進和重點突破、頂層設計和摸著石頭過河、膽子要大和步子要穩、改革發展穩定等五大關係,被外界認為「給接下來的全面深化改革定調。

2015年6月,一份關於在深化國企改革中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的若干意見稿,被放到中南海議事案頭。文章說,習近平一語定調:國企改革是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頭戲。「我們的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我們當然要高舉改革旗幟,但我們的改革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不斷前進的改革,既不走封閉僵化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

軍隊改隊,裁員30

「注重方法論,推動各項改革舉措相互促進、協同配合、相得益彰」,說完這句話,2015年9月3日在北京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大會後習近平宣布,「中國將裁減軍隊員額30萬。撤銷七大軍區、調整劃設五大戰區,正風肅紀反腐力克管理鬆懈、作風鬆散、紀律鬆弛現象……變革重塑後的人民軍隊,格局、面貌煥然一新。

中共2015年進行竄改,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後,與軍改小組成員握手慰勞。圖/取自新華網

中共2015年進行竄改,習近平宣布裁軍30萬後,與軍改小組成員握手慰勞。圖/取自新華網

改革,是直面問題的政治勇氣。文章稱,中共18大以來,72次中央深改領導小組和中央深改委會議,幾乎每次都要求突出問題導向、聚焦重大問題。習近平說,「零敲碎打調整不行,碎片化修補也不行,必須是全面系統的改革改進,是各領域改革和改進的聯動和集成。」

涉及民生的醫療改革,習近平要求在「十四五規劃」期間要起步。2021年3月23日,習近平前往福建省三明市沙縣總醫院視察。視察期間,習近平向市民張麗萍詢問陪母親看病的費用。得知1.3萬元(人民幣,下同)花費中,報銷了8000多元,習近平很欣慰地說,「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應是全黨全社會必須牢牢樹立的一個理念。看大病在本省解決,一般的病在市縣解決,日常的頭疼腦熱在鄉村解決。這個工作要在『十四五』期間起步。」

習近平剛上任就提供給側改革

在談到經改初期習近平所提意見,2012年大陸經濟增速新世紀以來首次回落至8%以下,環境污染頻發、粗放發展難以為繼等「發展起來以後的問題」避無可避。當年12月,習近平前往廣東考察,在廣州主持經濟工作座談會上,他提到改革的緊迫性:「加快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大勢所趨,刻不容緩。」

回北京後不到一周,中共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習近平再強調:不能不顧客觀條件、違背規律盲目追求高速度。文章稱,從判斷中國經濟發展處在「三期疊加」階段、提出「新常態」,到部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再到作出「中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的重大判斷……,顯示習總是敏銳把握發展之變,以改革引領中國的經濟變革。

對民眾來說,全面深化改革意味著什麼?家住山東煙台的獨居老人楊布昭說,是一段安心溫暖的晚年生活。文章說,這得益於基本養老服務清單制度的建立健全,像他一樣的獨居、空巢、留守等特殊困難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探訪關愛、健康管理等多項基本養老服務;

對於在廣州工作的劉建雄來說,是一張沉居住證——得益於在廣東率先開始的居住證制度改革,從「暫」到「居」的一字之變,數以千萬計像劉建雄一樣的流動人員也能享受到住房、社保、醫療、子女入學等多項公共服務。

全面深化改革一直是主線

文章指出,中共18屆三中全會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頂層設計,18屆四中全會部署全面依法治國,19屆四中全會作出13方面制度安排。全面深化改革始終突出制度建設這條主線,不斷健全制度框架,築牢根本制度、完善基本制度、創新重要制度,構建起制度建設的「四樑八柱」。

舉例來說,2023年9月大陸首個自貿試驗區——上海自貿試驗區迎來10周歲生日。一個多月後,大陸第22個自貿試驗區——新疆自貿試驗區揭牌成立,成為西北沿邊地區首個自貿試驗區。僅2023年一年,大陸自貿試驗區合計進出口就達7.67兆元,占大陸進出口總值的18.4%。

上海成立自貿區後,各地跟著成立,對大陸經濟貢獻很大。圖/取自搜狐網

上海成立自貿區後,各地跟著成立,對大陸經濟貢獻很大。圖/取自搜狐網

再以吸引外資來說,實施外商投資法,修訂擴大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持續縮減外資准入負面清單,吸引和利用外資力度不斷加大,中國開放的磁力日益增強。從200多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到廣交會、進博會、服貿會、消博會等組成的「展會矩陣」,中國開放的舞臺也越來越大。

文章稱,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0%,出口全球占比保持約14%的較高水準,是全球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交易夥伴,中國開放的「分量」越來越重。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