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三中全會】新華社刊發長文《改革家習近平》 傳突然下架

中共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等全會公報出爐外界才能得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究竟在全會中說了什麼。圖/取自新華社
中共20屆三中全會18日閉幕,等全會公報出爐外界才能得知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究竟在全會中說了什麼。圖/取自新華社

中共20屆三中全會今(18日)閉幕,外傳《新華網》在三中全會首日發出題為《改革家習近平》的文章突然下架,外媒疑是否會議出狀況?熟悉北京政情人士說,或只因近期大陸經濟形勢不好,高層暫時撤下宣傳性文章如此而已。

一連四天的三中全會今天閉幕,預料傍晚或稍晚將公布三中全會公報,屆時外界才能知曉本屆中全會談論內容。不過就在閉幕的今天,外界傳出,《新華社》開幕首日15日,曾發出長篇特稿《改革家習近平》,該文如今卻從大陸網路全面下架,引發外界議論。

本周一《新華社》發此長文時,有些外媒稱,這是大陸官媒首次以「改革家」形容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從目前海外轉載的該文內容看,看不出「下架」原因是什麼。這篇萬言書主要是稱頌習近平的改革情結和改革家精神,把他比肩有「改革開放總設計師」之稱的鄧小平,聲稱習將「帶領全黨全國踏上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

文章指出,習近平被認為是鄧小平之後又一位卓越的改革家。他們肩負相同的使命:使中國實現現代化。但兩人面對的形勢迥然不同。鄧小平發起改革開放的1978年,中國人均GDP不到200美元。改革幾乎從零開始。而2012年習近平就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時的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突破6,000美元。同時許多發展紅利正在消退,包括曾經低廉的勞動力成本。

「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完成,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習近平說。文章指習拒絕躺在前人功勞簿上休息,而是繼續衝刺。10多年來,中國出臺2,000多個改革方案,經濟總量翻了一番多,並保持了世界經濟增長第一引擎位置。

文章提到習近平有「改革家傳」,「改革伊始的1978年,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受中央委派南下主政廣東,創辦深圳等經濟特區。那年,正在清華大學學習的習近平受父親委託到安徽滁州實地調研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他記了一大本筆記,收藏了40多年。」

文章表示,習近平在每一地任職都是改革先鋒。在正定,他力主包產到戶,使貧困的正定成為河北省第一批包產到戶試點縣。刊載於1985年第1期《中國青年》的一篇報導描寫習近平領導下的正定新面貌:「山西省一位縣委書記到正定參觀,臨行前感慨地說:『這裡,聽不見人人喊改革,但處處在改革。』」

文章還大篇幅提到習近平近年深化改革多領域、多方位的做法。據法國國際廣播電台引述時事評論員江峰說,新華社特稿是受中共中央辦公廳指示而發,可說是最高指示,改革家明顯是為習近平所作定位,現在文章找不到,只能說是被刪除了,不過,中共在港傳媒《大公報》,至今《改革家》一文頭版報導仍然在線,未受原文被刪除影響。此外,時事評論員劉銳紹不排除《改革家》一文是習下令撤稿,因現時經濟不振,不如先撤文,日後再上稿也有其可能就是。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