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山學者人文藝術類僅4.2%!藍智庫籲教育部平衡人才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表示,該計畫歷年聘用學者近6成集中於理工領域,僅4.2%是人文與藝術領域,呼籲教育部適度平衡領域人才占比。圖/簡立欣攝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表示,該計畫歷年聘用學者近6成集中於理工領域,僅4.2%是人文與藝術領域,呼籲教育部適度平衡領域人才占比。圖/簡立欣攝

近日教育部宣布,今年度「玉山學者計畫」通過55件,是歷年最高;通過率達4成5是歷年次高;亦有3名玉山學者獲得外加年薪500萬元。不過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表示,該計畫歷年聘用學者近6成集中於理工領域,僅4.2%是人文與藝術領域,呼籲教育部適度平衡領域人才占比。

國政基金會教文體育組召集人陳學聖表示,由教育部的資料可見,「玉山學者計畫」自2018年上路,至2024年為止,共聘用306名「玉山學者」與「玉山青年學者」。6類學術領域中,工學110名最多,理學69名次之,兩者合計共179名,占比達58.5%,將近6成。第三則是生命科學及農學共45名,占比14.7%。

而人數最少的3個領域,分別是社會科學38名、醫學31名及人文與藝術13名,占比分別是12.4%、10.1%及4.2%,三者合計82名,占比僅26.7%,還不到工學與理學合計數的二分之一,落差極大。

陳學聖表示,「玉山學者計畫」的出發點,是為了協助各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透過提供符合國際競爭的薪資待遇,吸引國際人才來台任教,並未設定優先延攬聘用的領域。但在目前的措施下,卻可能導致我國人文社會科學及藝術領域的處境,更加弱勢。

陳學聖呼籲,教育部應強化人文社會科學、藝術及醫學領域學者申請「玉山學者計畫」的誘因,並以相關配套適度提高其占比,以落實該計畫所設定的,「協助各大專校院延攬國際頂尖人才」,以及「讓國際人才的學術能量在台灣學術環境扎根,並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等目標。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