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政男:賴總統反對國情報告入法 是因 「不來或講不好將被追究政治責任」

總統賴清德在意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是否合憲」。圖為賴清德8日出席「113年上半年陸海空軍晉任將官勗勉典禮」。圖/中央社
總統賴清德在意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是否合憲」。圖為賴清德8日出席「113年上半年陸海空軍晉任將官勗勉典禮」。圖/中央社

憲法法庭6日舉行國會職權修法釋憲言詞辯論,依規定3個月內做出違憲與否的判決。精神科醫師沈政男在臉書表示,立院調查權、總統國情報告、反質詢的邏輯都很清楚,尤其總統賴清德總統如果不來立法院國情報告,或者來了講得不好,就必須付出政治代價,也就是下次要選連任就會被追究政治責任。

沈政男表示,6日言詞辯論庭有專家代表說,這是「準憲法」層次的修法,沈政男說,確實如此!修憲已經不可能,透過國會議員職權的修改,達到修憲的效果,是這次國會改革修法的本質所在:「但這麼重大的改變,大法官討論3個月,就能判定是否違憲?恐怕有人連修法內涵都沒看懂吧。」

沈政男說,像有人問:「總統由人民選出,為什麼要對立法院負責?」但縣市長也是縣市民選出,而非縣市議員,為什麼要到議會接受質詢?因為三權分立的精神,不只是分立,還有互動的問題;台灣目前的憲法,問題就出在行政權與立法權的互動不夠,立法院對行政院除了審預算與修法條,根本沒辦法對個別政策與施政結果給予監督。

有人會反駁「立委可以質詢行政官員」,沈政男說,結果就出現了像前行政院長蘇貞昌這樣不把立委質詢放在眼裡的官員,動輒質疑立委提出的質詢問題,極盡羞辱國會議員之能事。因此有了「反質詢」的修法。

在言詞辯論庭,有聲請方律師譏諷反質詢的定義說,如果立委質詢官員:「奧運得牌國手是中國人嗎?」而官員回答:「不是中國人,是什麼人?」如此一來是不是反質詢?

沈政男說,如果搞不懂什麼是反質詢,英文比較好懂:questioning of questions。對於立委提出的質詢問題,官員可以釐清、要求講得更清楚,但不可以質疑提出問題的動機或資格。就假設選民問蘇貞昌:「敢不敢承諾不缺電?」蘇貞昌敢回答「你阿公不也承諾如何又如何」嗎?顯然蘇貞昌就是不把立委與立委職權放在眼裡,才敢放肆地反質詢。

此外,監察院秘書長李俊俋在庭上說:「既有司法調查與監察調查,何需國會調查權?」聲請方書面文件也說:「其中平行調查及立法院調查報告具有拘束監察院之效力等規定,更是侵入監察權之核心領域」,沈政男說,這根本就混淆了三者的差別。

沈政男表示,司法調查是針對犯罪,監察調查是為了彈劾公務員,而國會調查是要釐清政策與施政方法之良窳,以做為預算編列與立法的參考。他非常訝異李俊俋等人竟然連這麼簡單的三權分立原理都搞不清楚。

另外關於總統赴立法院國情報告「是否合憲」,沈政男說,這應該是賴清德最在意的,言詞辯論庭上也有人說:「既然這項邀請沒有強制力,總統可以不來,為什麼修這條法律?」

對此沈政男表示,很簡單,沒有法律強制力,但總統如果不來,或者來了講得不好,就必須付出政治代價,下次要選連任就會被追究政治責任。至於為什麼當初修憲法,要留下「總統可到立法院報告國情」?就是要促進行政權與立法權的互動;總統報告完,立委澄清一下,讓總統多加說明,講不講隨總統,為什麼就違憲了?法律沒禁止就能做,「總統可到立院報告國情」難道有隱含「報告完不可接受詢問」意思嗎?邏輯要搞清楚。

沈政男說,此事本質上就是台灣目前的憲法,本身架構貧弱,經過幾十年更已不合時宜,需要在不違背當初立憲精神下,藉由立委職權修法,為這部憲法體質補強,才能繼續擔綱國家基本大法的角色。沈政男認為,憲法,不只是法律,更是政治,也是「行為科學」。違不違憲,應該從促進民主政治本質的落實來思考,而台灣目前的憲法已經不符合「行為科學」的原理了,證據就是民粹愈來愈盛行,國民要凝聚共識與找到國家發展方向,也愈來愈困難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