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澳門回歸25周年 作家藉三詩頌歷史記憶

澳門政府連日以「盛世蓮花開 幻彩耀濠江」為主題,慶祝回歸25周年日。圖/澳門政府新聞局提供
澳門政府連日以「盛世蓮花開 幻彩耀濠江」為主題,慶祝回歸25周年日。圖/澳門政府新聞局提供

本月20日是澳門回歸25周年日,澳門政府以「盛世蓮花開 幻彩耀濠江」為主題,連日舉辦多場慶典活動,大街小巷可見飄揚的五星旗及蓮花圖案的區旗;大陸網上也刊登知名作家商成勇的三首經典詩作,透過筆觸連結在地情感,展現澳門這片土地的文化和歷史記憶。

今天(20日)是澳門慶祝回歸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來澳門視察,並監誓特區元首岑浩輝就職;著名的蓮花廣場從昨晚開始便燈火輝煌,精彩紛呈的文藝表演吸引數萬市民與遊客共襄盛舉,商成勇的詩作近日被刊登在網上後引起澳門民眾共鳴。

以下為作家商成勇的三首詩作《廣場上,那一朵金蓮花》、《新七子之歌的媽閣》、《下環水岸,眺望歷史的星海》。

《廣場上,那一朵金蓮花》

我知道
林則徐當年巡閱時
轎輦儀仗划描的莖桿
就在用心將你支撐起
那時的林大人心胸鼓滿風帆
社稷熱忱雜塵無染
足足一百八十年
你才真的挺直了金色腰脊
你身前的兩面旗
從此每天都在值更
旗上金星與金星護衛的蓮花
舞動南中國海的潮聲
又一個車鳴歡暢無休的深夜
海天月色明澈心房
是誰駕著清輝俯瞰繁華
又是誰在顧念錐心入骨的當年
只見東望洋山頂的航燈
發掘發現樓宇星羅棋布的與理
我知道,這金色花瓣不會凋落
自那個歲末午夜
就註定一直盛開
與這個廣場以及諸多打卡者
一起自信
一起扮演時代的正角
夜風輕撫不眠的期許
椰林與棕櫚猶在談歡

澳門著名地標金蓮花廣場為慶祝1999年澳門回歸而設立。圖/商成勇攝

澳門著名地標金蓮花廣場為慶祝1999年澳門回歸而設立。圖/商成勇攝

在這首詩中,商成勇以林則徐巡閱時的歷史細節起筆,描繪了金蓮花廣場作為澳門地標的象徵意義。金蓮花不僅是盛開的蓮花,更代表著大陸對該地的期許,如詩中所述:「自那個歲末午夜,就註定一直盛開」,1999年12月20日午夜後的主權交接,讓金蓮花見證了歷史的新篇章。

《新七子之歌的媽閣》

聞一多的錐心抒情
仍在紀念或集會的場域回環
颯颯風雨浸淋過的媽閣
簇新嫋嫋娜娜的霞煙
弱亂與艱困衝出歷史塵霾
新口岸的夜景搭起河漢
路環氹仔島撲閃一雙水靈目
打量萬花灑落的水面
拱起25載的勝景山巒
大賽車的嘶鳴穿越耳鼓
東西方的經文划過一遍遍
童聲版憂患仍吟鳴於濠江中學
赤誠划槳的大船正揚雲帆
我的乳名叫媽閣
我和扯住岸襟向往母體的族裔
都有著伺衛母親的本色
今天的我自由自在
水袖的山岳捲起新我海瀾
咽一口中山原醪豪情沖沖
吼兩聲下河東攜挽醒獅豪邁
父親的山母親的海
就這樣一味支撐本色濃淡
七個幼子拔節茁壯
各自的新人生各自精彩
但共同的聲律仍然專一
懷揣新夢想的行囊里
不竭的動能嬗變新風景

這首詩則深入挖掘澳門媽閣廟的歷史與現代意涵。詩中交織著古老與新生,從「弱亂與艱困衝出歷史塵霾」到「自由自在的新我海瀾」,展現了澳門在回歸大陸後的蝶變與新生。

該廟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為澳門三大古剎中最古老建築物。圖/商成勇攝

該廟位於澳門半島西南方,為澳門三大古剎中最古老建築物。圖/商成勇攝

《下環水岸,眺望歷史的星海》

那一天
母親的陣痛喚醒了星辰
呱呱墜船的男嬰
襁褓中將好奇的雙目
閃爍成星星
一船的喜悅燃亮了濠境漁火
多情的下環水岸波涌斑斕
那一天
堆岸的媽閣古廟遺世獨立
靜悄悄證悟葉舟棲息的含義
祈願豐碩了柔軟的南音
海浪溫潤成催眠的乳汁
沁入母親梭織的漁謠
那一天
星辰大海鼓動心聲
趕海的漁歌作育俊秀
多春的魚子喜戲星海
星海,星海 
在母親的臂彎挺起胸脯
那一天
含辛茹苦的母親已經明白
文化的洗禮能塑造人
文化的滋養可抉擇命運
於是,澳門的帆影飄向南洋
獅城校園擁抱追夢少年
那一天
北平的大學校舍嘈嘈切切
救亡圖存滾熱不眠的冬夜
憤青的歌聲陣陣波遞
青春跋涉在不竭的追夢征途
時代的機帆和鳴大上海的
藝術樂章
那一天
法國的音樂學院載寫史實
窮苦的追夢者吮沐縷縷春風
天才的想象催生驚世音符
翼動的曲調向往雲霄
只等歲月的深情一瞥
那一天
戰火紛飛給一幕壯美姻緣協奏
奔赴延安途中眼見寇倭兇殘
青春攥緊咆哮的椽筆
朔風翻卷黃河岸崖
御敵的信念豪邁激濺
那一天
沸騰的莽塬牽手延河
魯藝和陜北公學的深秋吹過高粱米香
浩蕩的渴望爭相沖鋒疆場
毛主席仰望高紮綁腿的指揮家
人海排浪淹沒了他豎起的大拇哥
那一天
亢奮噴薄殷紅心聲
民族救亡的號角響徹河岳
陷陣殺敵勇擲我毛瑟三千
得道多助正義蓬蓬勃勃
失道寡助邪惡注定潰亡
那一天
勝利的凱歌正當嘹亮
民族精神的消息樹猝然倒下
嘆惋啜泣戳開了舉世淚點
之後,一代代來者追捧傳奇
之後,一曲曲家國頌回芻濠江
那一天
望洋山塔影數點了又一晨曦
下環早市的腸粉香彌漫了世相
老阿伯目送一群雙肩包嬉鬧向老巷的黑白行道
心曠神怡的季節常駐常新
安然與寧靜了無風浪
那一天
蓮花莖搖曳輕喚歷史的星海
媽閣默瞰下環的遼遠滄桑
我的心潮拍擊老礁水線
總有一個字節於眼前熠熠閃爍
總有宿命念叨著
為時代而生的一座山的乳名

作曲家冼星海有人民音樂家之稱,作品《黃河大合唱》廣為人知。圖/商成勇攝

作曲家冼星海有人民音樂家之稱,作品《黃河大合唱》廣為人知。圖/商成勇攝

第三首詩通過對冼星海生平的詩意回顧,將澳門與民族文化相連。作為「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一生短暫而燦爛,他創作的《黃河大合唱》等作品成為民族精神的象徵。詩中以「母親的臂彎」象徵澳門與大陸的關係,從下環水岸到星辰大海,串聯起了歷史的壯闊與未來的希望。

1966年出生的商成勇是陝西省西安市周至縣人,是作家也是記者,他先後畢業於南京政治學院新聞系、西安政治學院法律系和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1984年參軍,開始從事軍旅文學創作,著有《萬世法門》(與岳南合著)、《東方紅霄》(與王久辛合著)、《仗劍江天》、《叩問大地》、《佛佑法門》(與岳南合著)、《盜墓者說》(又名《中國盜墓傳奇》,與岳南、許志龍合著)、《大道陽光》、《月光慈航》和《五星紅旗》等11部長篇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獎,包括連續三屆全軍好新聞一等獎、第11屆亞運會好新聞獎等,部分作品也被翻譯成英語、日語和韓語。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