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校對台招生】【有片】香港中文大學入學處長:台生已逐漸回流 

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圖/記者梁鴻欣攝
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圖/記者梁鴻欣攝

近日港校連袂赴台招生,香港中文大學入學及學生資助處處長王家徹接受《梅花新聞網》專訪表示,該校的世界大學排名創新高,今年參加該校面試的台生人數也是疫情以來最多,讓校方對招生情況樂觀以待。他坦言,該校台生人數還沒回到疫情前的水準,除了疫情影響,主要因素應該是2019年「社會事件」(註:即「反送中運動」);但他也相信6年後的此刻香港情勢已經穩定下來,師長、學生們都看在眼裡,對赴港讀書會更有信心。

根據最新統計,香港中文大學的QS世界大學排名是全球第36名、泰晤士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學排名是全球44名,雙創新高;且該校已連續5年排名穩定上升,王家徹說,這對校方是很大鼓舞。

他表示,港校普遍重視大學排名,但因為影響大學排名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科研、教學、聲譽、師資、國際生人數等等,所以就算自認為做得很好,也不見得會反映在排名上,「因為別人也在進步」,所以只能被迫「訓練」出以平常心看待大學排名,告訴自己「把事情做好最重要」。

3月2日香港中大團隊在台北舉辦入學說明會及面試,受到熱烈反應。王家徹表示,當天面試人數是疫情以來最高,包括walk in(未預約者)、臨時加入的面試者也相當多。

過去香港中文大學來台招生曾經創下非常好的成績,2018年甚至招收台生逾60人;不過隨即2019年發生「反送中事件」,緊接著又是3年新冠疫情,台生赴港人數驟降。

王家徹說,幸好,由於港校始終未放棄研究及教學品質,大學排名回來了;台灣高中的教師及家長們也觀察到,過去5年香港社會情況穩定;此外,已赴港就讀的台生,也有好的經驗反饋給在台學弟妹,種種因素讓台生逐漸回流。「相信以後會愈來愈好,」他說。

提到未來就業,王家徹說,這是許多學生關心的議題。該校每年都會做畢業生就業調查,結果發現,畢業後半年,幾乎百分之百畢業生都已經就業或是確定繼續研讀。

他坦言,疫情過後,香港經濟還未完全恢復,主要是由於港幣和美元掛鉤,因此對外地遊客來香港消費影響很大。但畢業生也不用擔心就業問題,因為之前的「社會事件」,引發一批港人「出走潮」,現在香港反而是需才孔急。

近年來香港跟中國大陸也有愈來愈多連結,這是香港除了國際化之外的另一個優勢。王家徹表示,香港中文大學在廣東深圳有分校,兩個校區合作機會很多,學生可以在兩地上課;另外港中大也跟大陸許多大學有合作計畫或交換生計畫,提供許多機會與便利。他希望台灣學生利用香港這個門戶的位置,好好地去學習大陸的優點。

王家徹表示,他特別想跟台灣學生說,務必要保持開放態度。「中國大陸究竟是如何,我們應該自己實地去看、去體驗!我不會說香港或大陸是完美的,但是只要是值得學習的,我們就應該去學習,因為這才是選擇異地留學的最大意義。」

近日賴政府陸續封殺大陸大學,王家徹認為,政治歸政治,但學術應該回歸學術,且台灣應該要對自己的優勢有所認知。就像台灣1970、1980年代在電腦科學上打下扎實基礎,很多原文書都是在台灣被很快翻成中文,並流傳到其他華人社會去,那種求新知的熱情,讓當時還是中學生的他受益良多。「知識是中立的,是不帶意識形態的,到某地留學當然會接觸到當地文化、會受到感染,但毋須擔心學生的價值觀被改變。」兩岸三地學生,應該盡早找到「優質的訊息來源」,更要培養一種「找事實(fact check)」的態度,這太重要了。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