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美國海軍飛彈驅逐艦羅倫斯號(USS William P. Lawrence,DDG-110)於4月8日進駐停泊琉球那霸港,4月22日當地時間下午15時23分在東海海域開啟AIS自動導航與船位通報系統,開始對外公開該艦航行動態後,繼續向南行駛,並於23日通過臺灣海峽。該艦在通過臺灣海峽後,明顯朝東南轉向,迴避海峽西南海域臺灣灘淺水海域。並於4月23日當地時間夜間22時轉向西南,23時01分關閉AIS自動導航系統,繼續朝西南駛向南海海域。
自2024年11月8日美軍P-8A型軍機通過臺灣海峽開始,第七艦隊就不再對外發布新聞稿,公開宣布美軍機艦穿越臺灣海峽;迄今為止已有三批美軍機艦通過臺灣海峽,美國第七艦隊都未曾主動發布新聞稿,但在回應媒體詢問時,仍然會被動證實美軍穿越臺灣海峽動態與航跡,此種調整對外發布新聞作業規範,顯然是在對外傳送政治訊息。
基本上,若要精準解讀美軍第七艦隊調整美軍機艦通過臺灣海峽發布新聞作業模式,其實必須同時觀察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再加上對照解放軍東部戰區如何處理與發佈美軍機艦通過臺灣海峽相關資訊。2024年12月13日美機飛越臺灣海峽,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主動發布新聞稿,但美軍第七艦隊以及解放軍東部戰區都未曾發布新聞稿。
2025年2月13日解放軍東部戰區主動率先發布新聞稿,證實美軍飛彈驅逐艦強生號(USS Ralph Johnson,DDG 114)以及美國海軍測量船鮑迪奇號(USNS Bowditch,T-AG-S 62),在2025年2月10日至12日期間內航行通過臺灣海峽。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隨後跟進亦發布新聞稿,證實曾掌握相關軍事動態;但美軍第七艦隊始終保持低調,並未發布新聞稿。但在此必須提醒,前述兩艦通過臺灣海峽時,並未開啟AIS自動導航與船位通報系統。
而羅倫斯艦此次航經臺灣海峽,雖然主動開啟AIS自動導航與船位通報系統,讓其動態公開透明,但美軍第七艦隊是否會後續發布新聞稿證實其動態,其實自然就會成為軍事觀察家重要關注焦點。特別是當民間軍事觀察者主動聯絡媒體將其動態曝光,並聲稱其動態係與MQ-4C型無人偵察機相互搭配,將其動態炒作升溫,並且更有人將美艦動態與解放軍海軍建軍節相互連結,讓政治解讀獲得無限利基與渲染空間。
不過就目前觀察顯示,第七艦隊應當不會發布新聞稿,此時中華民國國防部軍事發言人室是否將配合演出尚待觀察,但東部戰區如何回應,恐怕才是真正值得關注重點。吾人必須注意到4月2至3日,中國大陸解放軍與美軍曾在上海,舉行2025年度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工作小組會議;雙方是否就美軍機艦通過臺灣海峽進行過對話溝通與協商,在新聞處理與發佈上建立默契達成協議,恐怕才是吾人必須認真細究關鍵所在。
儘管臺灣諸多媒體寧可自我欺騙,繼續相信美軍派遣機艦通過臺灣海峽是在對北京示威,並將諸多風馬牛不相及軍事動態扯在一起,以走夜路吹口哨壯膽心態,胡扯美軍對北京將台灣海峽視為內海有所異議,產製美國力挺臺灣自我欺騙謊言,當成政治搖頭丸以及壯膽興奮劑繼續吞服。
但美軍第七艦隊不再發布新聞稿確實是鐵錚錚事實,而且北京對於美軍機艦穿越臺灣海峽雖然不爽,但卻從未否認過美軍機艦確實有權穿越臺灣海峽。不過對於美國第七艦隊發布新聞稿卻是極度感冒,雙方整個爭議重點在於北京明確抗議美軍新聞稿使用“國際水域”用辭,並且子虛烏有地聲稱維護航行自由。
事實上美軍第七艦隊從2022年8月27日所發布新聞稿開始,就接受北京抗議停止使用“國際水域”用辭,相關新聞稿迄今為止共計21份新聞稿已經不再使用“國際水域”用辭,來定位其軍事機艦航經臺灣海峽海空域,鐵證如山無法抵賴,但恐怕只有中華民國外交部還在使用美軍都已承認錯誤並且放棄,而且在國際法條從不存在之“國際水域”用辭,來苦苦堅稱臺灣海峽國際法理定位。
如今美艦再度通過臺灣海峽,美國第七艦隊已經是第三度未發新聞稿;假若東部戰區亦是保持低調默不作聲,這就顯然茲事體大,不容吾人繼續漠視此等政治信號,到底雙方達成何種默契?是否存在某種暗盤?吾人是否被蒙在鼓內而不自知,確實不容吾人忽視。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