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中共九三閱兵落幕,展現尖端武器系統與國防科技,台海兩岸幾乎已無軍力均勢可言;同時,美國媒體報導,川普政府將翻轉國防戰略,保衛美國國土及西半球優先於威懾、對抗中共。安全態勢嚴峻,民進黨政府仍然消極、迴避,只以口水戰虛應地緣政治風險。
以「上海合作組織」峰會與抗日戰爭勝利80週年的大閱兵為舞台,中共整合軍事力量、外交定位及歷史敘事,向國際社會傳達戰略訊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表示,解放軍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統一、領土完整,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戰略支撐」,以及「今天人類又面臨和平還是戰爭,對話還是對抗,共贏還是零和的抉擇」,潛台詞明顯鎖定台灣問題與美中戰略競爭。
美國總統川普承認,中共閱兵是向美國展現軍力及傳達政治訊號,在看完閱兵之後,他第一時間要求國防部做好準備,要恢復戰鬥精神,重建軍隊威懾力;國防部長赫格塞斯表示,美國將培育戰士,而非防衛者,美國不會尋求衝突,但要做好防止衝突發生的準備,確保美國人民的安全。
世局拐點 美中超前部署
川普更進一步於5日簽署傳聞多時的行政命令,將「國防部」名稱恢復為「戰爭部」,他表示,以目前世界局勢,戰爭部是更適合的名稱,傳達勝利的訊息。赫格塞斯回應,美國將採取攻勢,不限於防禦;凸顯極限殺傷力與激烈效應,取代偏重合法性與政治正確。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的「中國軍隊現在取得領先」專文強調,閱兵「證明了地區軍力平衡已經有不可挽回的改變」。標榜「美國再次偉大」的川普,面對習近平、俄羅斯總統普丁及北韓領袖金正恩在北京天安門同框示威,當然不爽與不滿,必須做出強勢回應。
兩大強權隔空交戰充滿張力,但並未攤牌,都預留對話、合作空間,如川普表示,美國與中國的關係良好,未來幾週就可知道結果。雙方對於下一階段的貿易談判,乃至10月底或11月初的「川習會」抱持相當期望,說明了面對雙邊關係與世界秩序的潛在變數,美中都在積極超前部署,沒有迴避的空間。
外媒形容這次閱兵是人類「和平時期全球最大規模閱兵式之一」,中共展現最先進的武器系統,包括超高音速導彈、三位一體核武、雷射武器、無人系統等,與美國較勁意味濃厚。但《外交政策》專文分析,中共目前仍限於區域性野心,而非全球霸權,這對台灣是個「壞消息」,如新型戰機、駁船登陸神器、無人機、飛彈系統等,都是在強化對其鄰國的優勢,而目前軍事平衡顯然是一面倒向北京。
屋漏偏逢連夜雨,美國網路媒體Politico獨家報導,國防部已完成「國家國防戰略(NDS)」報告初稿,提議優先保衛美國國土和西半球,這與美國軍方長年聚焦因應中國大陸威脅的指令有明顯轉變。赫格塞斯今年稍早在「臨時國防戰略指引」中還表示,「中國是國防部唯一的如影隨形威脅,拒止中共事實佔領台灣,同時防衛美國國土是國防部的唯一迫切情況」。
川普調整戰略優先 台灣首當其衝
事實上,今年6月赫格塞斯在國會撥款委員會就表示,目前川普政府「專注防衛國土」,優於中國與印太地區;《國防第一》在8月也報導國防戰略聚焦國土防衛。從川普堅持派遣軍隊參與維持城市治安,加強南部邊界巡查,以及針對委內瑞拉展開反毒行動來看,NDS只是忠實反映了川普已經實施的作為。
國防部主管政策次長柯伯吉是NDS主要撰述者,儘管他長期以來被視為對中鷹派代表性人物,主張美國應從其他地區撤軍,集中力量對付中共,但他與副總統范斯同屬「克制派」,將美國利益與對外國的安全承諾分開處理。他曾經批判台灣缺乏對強化國防的迫切性,「美國為何要防衛台灣,假如台灣不願防衛自己?」
面對中共對台灣擁有絕對軍事優勢,民進黨政府除了在美國壓力下大幅增加國防預算之外,缺乏具體、實際作為。拒絕認同抗日戰爭的賴清德總統對中共閱兵秀肌肉,只能以「台灣人民熱愛和平,台灣也不拿槍桿子紀念」來冷嘲熱諷;國防部則是三緘其口,連國軍浴血對日抗戰可歌可泣的史實都徹底「被消失」。
兵力規模無法相比,武器裝備落後,更欠缺精神戰力,加上川普政府態度模糊,民進黨面對多重挑戰,必須放棄「倚美抗中」神主牌,改變抗中保台路線,謀求改善兩岸關係,一味備戰而不避戰,與戰爭的距離只會愈來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