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白上萬兵力演習劍指北約 東翼國家繃緊神經

自1999年以來,俄羅斯大約每四年舉行一次「西方」系列演習,外界的憂慮幾乎已成慣例。圖為「西方-2009」參與演習的波羅的海艦隊。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官網
自1999年以來,俄羅斯大約每四年舉行一次「西方」系列演習,外界的憂慮幾乎已成慣例。圖為「西方-2009」參與演習的波羅的海艦隊。圖/取自俄羅斯總統府官網

克里姆林宮將與白俄羅斯舉行「西方-2025」(Zapad-2025)軍演,讓北約東翼國家繃緊神經。這是俄羅斯自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舉行此類演習。這將是俄羅斯自全面入侵烏克蘭以來首次舉行此類演習,演習時間從12日至16日,部分操演地點鄰近波蘭和立陶宛邊境,模擬與北約部隊可能的衝突。西方觀察人士也將藉此評估,俄軍在對烏戰爭持續3年後的戰備狀態。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立陶宛副防長戈德里奧斯卡斯(Tomas Godliauskas)表示:「我們必須嚴肅看待在北約與歐盟邊界附近舉行的軍演;邊境國家與北約都高度重視。立陶宛與盟友已經準備妥當,保持團結,將密切監控局勢,並在必要時隨時回應。」

鄰近俄羅斯的北約成員國也同步展開軍演反制。其中「塔拉西斯-25」(Tarassis 25)動員10個北歐國家,立陶宛則舉行「雷霆打擊」(Thunder Strike)全國防衛演習。

波蘭則於本周啟動「鋼鐵保衛者-25」(Iron Defender-25),出動3萬名兵力。波蘭副防長托姆奇克(Cezary Tomczyk)對波蘭廣播電台RMF表示:「波蘭將以適當方式回應俄方的『西方-2025』演習。」

自1999年以來,俄羅斯大約每四年舉行一次「西方」系列演習,外界的憂慮幾乎已成慣例。雖然名義上屬於防禦性演習,但2009年曾模擬對華沙發動核攻擊,2021年的演習則導致俄軍在白俄羅斯大規模集結,數月後即投入入侵烏克蘭。

隨著北約愈來愈擔心俄羅斯可能在對烏戰爭之外,對北約成員國發動攻擊,尤其是波羅的海國家,維爾紐斯大學(Vilnius University)國際關係與政治學院教授亞內留納斯(Tomas Janeliūnas)說,北約正密切觀察「西方-2025」是否釋放出潛在攻擊的端倪。西方觀察人士也將利用這次軍演評估俄軍戰備,這支軍隊在對烏戰爭中付出逾百萬傷亡代價,裝備也損失慘重,但同時也推升俄羅斯戰爭經濟。

北約在書面聲明中表示:「北約非常密切監視俄羅斯的軍事動態。我們沒有看到針對任何北約盟國的直接軍事威脅。然而,我們仍保持警惕。」

演習主辦方聲稱規模不會超過1.3萬人,白俄羅斯則表示將邀請北約國家與歐洲安全與合作組織觀察員參加。俄白部隊還將演練如何使用「榛樹」(Oreshnik)飛彈,這是一種具核彈頭運載能力的中程飛彈系統。

同時,根據德國外交關係協會(Germ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指出,俄羅斯也與集體安全條約組織(CSTO)成員國進行三場獨立演習,用以掩飾軍演的實際規模。CSTO包括俄羅斯、白俄羅斯、亞美尼亞(Armenia)、哈薩克(Kazakhstan)、吉爾吉斯(Kyrgyzstan)與塔吉克(Tajikistan)。該協會表示:「這些演習的情境可望透露俄羅斯正準備針對西方採取何種作戰方式。」

「西方-2025」將涵蓋俄羅斯的莫斯科與列寧格勒軍區、加里寧格勒飛地(Kaliningrad exclave)、北極地區、波羅的海與巴倫支海(Barents Sea),以及白俄羅斯。

部分演習地點包括白俄羅斯戈扎村(Gozha)與加里寧格勒的多布羅沃爾斯克(Dobrovolsk),距離波蘭和立陶宛僅數十公里。部隊還將在蘇瓦烏基走廊(Suwałki Gap)兩側布防,這條長70公里的走廊連接白俄羅斯與加里寧格勒,被廣泛視為歐洲最脆弱的防禦瓶頸之一。立陶宛軍事情報單位估計,參加「西方-2025」的兵力最多3萬人,遠低於2021年約20萬人的規模。

亞內留納斯指出,這與俄羅斯若要攻擊一個北約成員國所需的規模相距甚遠,尤其考量烏克蘭戰爭仍在進行。

然而,莫斯科可能利用這次軍演測試北約對挑釁行動的反應,例如領空侵犯、網攻甚至破壞民用基礎設施,觀察盟國反應速度,以及是否對俄羅斯究責,這也提高衝突升級的風險。

亞內留納斯說:「某些同時出現的跡象很可能被誤判為對北約國家的實際攻擊。必須了解一個簡單事實:在軍演期間,當武器已隨時待命……常常無法清楚劃分演習模擬與真實作戰。」

不過,戈德里奧斯卡斯表示,立陶宛有能力區分威脅。「我們有觀察與回應的能力,能辨別意外事件與真實威脅。」他也補充說,儘管如此,「完全排除領空侵入的可能性並不現實。」7月曾有兩架無人機自白俄羅斯侵入立陶宛領空,立陶宛近日已關閉與白俄邊境相鄰的空域,直至10月1日。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