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台灣社會為何會從「倚美」滑向「疑美」

AIT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密切與台灣朝野溝通,除拜會國防部長顧立雄,也與藍白立委加強互動。圖/取自美國AIT
AIT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密切與台灣朝野溝通,除拜會國防部長顧立雄,也與藍白立委加強互動。圖/取自美國AIT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行政與國際事務學系副教授

近來台灣社會逐漸滋長疑美論氛圍,美國對台課徵對等關稅高於日韓盟邦、要求台大幅擴張軍備費用、台積電巨額投資美國。復因從拜登到川普政府,對烏克蘭戰事處置如談判排除烏、撤除軍事援助,後又再提供,增加不確定性及疑慮。這確實已成為台灣社會從倚美到疑美的認知,所謂美台關係處於歷史最佳新階段恐難以說服民眾。

毋庸置疑,從國民黨到民進黨主政以來,台灣在經濟外交軍事安全依賴美國,儘管自台美斷交後仍維持非常緊密實質關係,甚至美中台三角戰略互動關係中,美台關係往往被視為對沖兩岸關係的平衡槓桿。然自拜登政府執政後,在處置俄烏戰爭上僅提供武器、軍事援助及金融制裁,逐漸增加疑美論。後再至川普第二次執政,加上高額對等關稅稅率、高額國防經費及台積電赴美投資,更加深化台灣社會滋長疑美論。

首先,烏克蘭情境示範效應。拜登政府視烏克蘭為俄烏戰爭代理人,美方長期「援烏但不出兵」,且軍援決策與執行落差,究竟軍援多少美烏各執一詞,甚至川普再主政後暫時中止對烏克蘭軍事援助,尤其美俄談判邊緣化烏克蘭地位及角色,皆讓台灣社會把「美國援助模式」投射到一旦台海爆發戰爭情境。一般認為,台灣既非聯合國成員且與美國無正式邦交關係,在東亞地區也無集體安全組織如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國家,作為烏克蘭潛在支持者。

一般觀點傾向認為美方對台灣支持不會高於烏克蘭,最多會對台提供武器與經濟制裁中國,但對是否出兵援台表示存疑;既有相關研究與評論指出,自2022年俄烏戰爭爆發後,台灣對美國是否可靠且會出手協防台灣的主觀期待值,已呈長期下滑趨勢。

美國對俄烏戰爭援助有限性及不確定性,增加此種疑慮,台灣社會對美「會不會出手」期望值下滑。2023 年 中央研究院調查,信任美國是「可信盟友」的比例從 2021 年的 45%以上下降至 2023 年只有 34%。Brookings Institute比對2024年7 月至2025年3月改變,顯示台灣受訪者認為美國在台海衝突中「可能/很可能介入」由 44.5% 降到 37.5%;對美整體正面觀感較2024年下降20.8%。同期,Academia Sinica「美國肖像」報導:逾4成台灣民眾預期川普第二美國對台安全承諾將會減弱。

2025年8月American Portrait 調查發現 59.6% 的受訪者,認為美國「不可信賴」,比前一年明顯增加。已多項民調顯示,民眾認為在台海爆發衝突時,美國「極有可能不介入」或「完全不會介入」的比例都超過 40%。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2025 年 4 月的報導指出,多數台灣民眾「已經失去對美國的信心」,不少討論認為「烏克蘭之後,下個該被出賣的就是台灣」。

其次,經貿衝擊與成本外溢。川普上任掀起對等關稅,2025年4月美方掀起「對等關稅」,台灣曾一度被課徵32%、後續雖下調至20%,但仍高於日韓等美國盟邦國家,這已在台灣社會造成「被懲罰感」與不確定感,戳破民進黨政府所謂美台關係處於歷史最佳階段神話,多數民眾認為關稅不合理且會重創經濟。

2025年4月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顯示,81.9%認為美方關稅對台不合理;86.4%認為會對台經濟造成嚴重或至少中度衝擊;若問「在川普領導下美國是否仍靠得住」,57.2% 認為不再靠得住、31.4% 認為仍靠得住,靠不住比例明顯高於靠得住。

再者,美國對台灣安全承諾訊明顯下降。川普陣營與國防部長皆曾公開拋出「國防支出應到GDP約10%」的喊話,這遠高於台灣原2.45%;後調整至2.5%,正推向3%,預計2030年推高至GDP5%。拜登政府曾四次公開保衛台灣的承諾,但川普未曾公開宣布在承諾保障台灣安全,美國對台安全承諾越來越走向戰略模糊。

美國政府國防高層官員曾宣稱,台灣需將國防支出拉到約10% GDP以嚇阻台海爆發戰爭。對照民進黨政府近年國防經費目標超過GDP3%,最高至GDP5%,又無法獲得僅僅只是口頭安全承諾,此落差擴大台灣全社會的巨大財政負擔感與安全不確定感。

僅僅只是GDP的5%就是中央財政的一半,這將產生財政排擠效應。目前中共軍費約為台灣10倍、經濟力為22倍,與大陸進行軍備競爭恐台灣經濟力更難支撐。

最後,高科技與供應鏈泛政治化成為地緣政治一環。台積電對美投資擴產成為美國地緣政治戰略的一環,從川普首任投資650億美元至第二任再投資1000億美元,台積電的護國神山地位戰略角色引發高度爭論,反對論者批判這是「矽盾被稀釋」,支持者認為這強化美台關係鏈結。3月台灣民意基金會民調顯示,61.9%認為台積電在美新投資計畫有助台美關係;但相關媒體調查提出反論,過半民眾憂心「矽盾被削弱」。

基本上,台灣社會已出現「從倚美到疑美」趨勢,來自美台調查數據顯示,自俄烏戰爭後美國對烏克蘭保留及不確定式的棋子論對待方式,促使台灣對美國是否可靠、全面協防台灣的評價逐漸將低;2025年4月後,在高於日韓對等關稅襲擊與高達10%GDP國防支出等訊號夾擊下,台灣民眾認為在川普領導下,美國對台的可信賴越來越靠不住。

但此並非意謂著台灣社會已到「反美」階段,如同台灣民意基金會調查顯示,與對中國信任程度相比,仍有49.2%認為美國更可靠,儘管有43%民眾不認為如此。顯然在美中台三角戰略互動格局中,台灣正面臨兩岸關係惡化及美台關係的不確定性,民進黨政府國際戰略若仍是採取聯美抗中模式,將會陷入自掘困境;應採取親美和中均衡戰略,以兩岸關係正常化對沖美台不對稱關係結構,反襯托台灣戰略價值。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