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德國人口最多的西部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North Rhine-Westphalia)地方選舉結束投票,初步預測顯示,總理梅茲(Friedrich Merz)的中間偏右政黨將贏得勝利,但極右翼「另類選擇黨」(AfD)的支持率幾乎翻了三倍。凸顯AfD在前東德邦以外的地區有逐漸獲選民青睞。而在前東德邦,AfD早已是最強大的政治力量。
政治新聞網站Politico報導,14日的投票是梅茲5月就任總理以來的首次地方選舉。近年來,AfD取得歷史性進展,已成為德國第二大政治勢力。該黨領導人如今將德國西部視為擴張選民基礎的關鍵,尤其著眼於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的衰退工業城市、鋼鐵廠與日漸凋零的煤炭產業,力圖吸納愈來愈多轉向極右的工人階級。
根據初步結果,AfD在該邦贏得近15%選票,排名第三;五年前的上屆市政選舉僅拿下5.1%。在昔日重工業重鎮格爾森基興(Gelsenkirchen), AfD候選人看來將在市長決選中對決一名中間偏左的候選人。
梅茲領導的保守派基督教民主聯盟(CDU)依舊以33%的得票率,明顯領先其他政黨。梅茲的聯合政府夥伴、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SPD)則以約22%排名第二。這些數字都比五年前該邦市政選舉時略低。
雖然市政選舉對全國政治沒有直接影響,但結果被視為全國民意風向的指標,尤其發生在梅茲上任約四個月後。由於近來CDU與SPD全國民調下滑、AfD則持續攀升,一些保守派與中間派政客對此結果稍感安心,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保守派州長維斯特(Hendrik Wüst)在電視訪問中表示:「所有基民盟成員都會為這結果感到高興。」不過他同時補充,AfD的突出表現「不能讓我們高枕無憂」。
維斯特說,中間派政治人物必須自問「在貧困與移民問題上,什麼才是正確答案」。他問道:「我們的福利體系真的公平嗎?房價問題又該如何處理?有些問題已經被拖延太久。」
在今年2月的德國聯邦大選中,AfD以20.6%的得票率名列第二,創下戰後極右政黨的最佳全國成績。當時的成功主要來自前東德地區的壓倒性優勢。自那之後,即便德國國內情報機構已將AfD列為極端組織,該黨的受歡迎程度仍持續攀升,也進一步激化是否應依憲法予以全面取締的爭論。
AfD領導層如今決心在前西德地區進一步擴張。根據出口民調數據,這次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地方選舉的投票率大幅提升至58%,顯示該黨可能吸引了新選民。AfD政客對結果大肆慶祝。黨魁魏德爾(Alice Weidel)在X平台上寫道:「一個巨大的勝利。」
北萊茵-威斯特法倫的AfD政治人物塞利-薩卡里亞斯(Enxhi Seli-Zacharias)在電視訪問中補充說:「我們已經鞏固了選民基礎,支持我們的不再只是出於不滿的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