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台灣地位未定論  恐助長疑美論

中美馬德里經貿會談達成3點架構共識,台灣仍陷於台灣地位未定論爭辯。圖/新華社
中美馬德里經貿會談達成3點架構共識,台灣仍陷於台灣地位未定論爭辯。圖/新華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美國在台協會(AIT)表示,中國故意歪曲二次大戰文件「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和「舊金山和約」,北京的敘事完全是錯誤,相關文件都沒有決定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AIT的發言意在反制中共的外交戰與法律戰,同時透過聲援台灣,緩和台灣高漲的「疑美論」,看似一石多鳥,但恐引發美國鼓吹台灣地位未定論爭議,反而模糊焦點,適得其反,助長疑美論發酵,對美台都沒有積極正面意義。

川普2.0追求美中大交易,對台灣態度冷漠;拒絕賴清德總統過境紐約,取消美台國防會議;20+n%對等關稅,要求台灣擴大投資美國,台美關係急凍,連民進黨內部都出現疑美論。同時中共利用對日抗戰勝利80週年,發動軍事與外交宣傳攻勢,美國備感壓力,AIT台北辦事處長谷立言最近與台灣朝野密切接觸、溝通,就是企圖壓制中共氣勢,穩定台美關係,防止疑美論擴大發酵,也就是在此脈絡之下,AIT主動挑戰開羅宣言等文件的法律效力。

AIT發言人日前以回應媒體提問的方式指出,包括「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及「舊金山和約」等文件均未決定台灣最終政治地位,反駁中共的台灣已歸還中國論點,國務院則配合重申,美國會持續支持台灣面對中國的軍事、經濟、資訊、法律和外交施壓,反對任何片面改變兩岸現狀企圖,尤其是以武力或脅迫方式。

AIT的論述基本上符合美國一貫立場,但過於簡化與模糊,恐引發質疑,首先,這是否代表美國官方立場轉向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因此,有台灣學者主張,AIT應先釐清台灣的最終政治地位為何?否則就是各自表述的口水戰、烏賊戰。

台灣地位未定論  操作台灣牌

其次,AIT主張上述文件並未將台灣歸還給中國,但除了開羅宣言、波茨坦公告、舊金山合約外,還有日本對盟國的「降伏文書」、在南京的「投降書」、台灣光復節、中日合約等歷史文件與史實,無法否認台灣歸還中華民國的事實。AIT選擇性地引述歷史文件,受到民進黨與獨派歡迎,但也引發反對聲浪,與原先設定的目標背道而馳。

AIT的「類台灣地位未定論」挑動中共最敏感神經,外交部發言人林劍指稱美方謬論顛倒黑白、混淆視聽,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他並稱,台灣地位問題早在1945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時就已徹底解決,中方敦促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停止以任何形式縱容支持「台獨」分裂勢力。

事實上,台灣地位未定論已陷入台海兩岸永無止境,各說各話的辯論,美國則見縫插針,操作台灣牌,作為美中戰略競爭中的談判籌碼。但隨著國際局勢變動,台灣地位未定論與現實地緣政治已經逐漸脫節,而川普2.0在美中台三邊關係中明顯倒向中共,更使台灣未定論的邊際效應快速流失,甚至淪為假議題。

相反的,外交終究要回歸現實,由於缺少國際外交承認,台灣更趨孤立與邊緣化,即使美國都無法改變台美非官方關係的現狀,川普的關稅戰就暴露出台灣處境艱難。由於美國的一中政策,台灣不但無法如其他國家一樣,利用白宮平台與川普面對面交涉,即使談判對象也不是具有決策影響力的內閣官員,充分證明空談地位未定論根本是劃錯重點,無形中損耗了寶貴的時間與資源。

深化台美實質關係  化解疑美論

台灣堅實友人、中國問題專家葛來儀警告,若任憑美國不是可靠夥伴的疑美論蔓延,將損害美國利益,她建議華盛頓應採取:不要傷害台灣、彰顯台灣對美國的重要性、同意及確保即時運交台灣非對稱作戰武器、完成美台21世紀貿易倡議、促成台灣總統過境美國、以及繼續派遣國會代表團訪台等多項措施,其中沒有任何涉及台灣的歷史地位或當前政治地位議題。

美中完成第四回合貿易談判,並就TikTok達成架構協議,川習預定於19日再次通話,顯示雙方都期望順利完成10月底或11初的川習會,屆時台灣問題將是會議的政治基礎。值此關鍵時刻,AIT與台灣應致力於深化台美實質關係,提升雙方共同利益,避免陷於爭議不休的台灣地位問題,衍生不必要的困擾。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