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cci母公司開雲集團遭駭客入侵 數百萬客戶個人資料被盜

有駭客團體聲稱攻擊國際精品品牌取得大量客戶個資。圖/取自Top Cybersecurity Hacks You NEED to Know (Podcast)《YouTube》頻道
有駭客團體聲稱攻擊國際精品品牌取得大量客戶個資。圖/取自Top Cybersecurity Hacks You NEED to Know (Podcast)《YouTube》頻道

一群自稱「Shiny Hunters」的網路犯罪分子,近日對奢侈品牌古馳(Gucci)、巴黎世家(Balenciaga)與麥昆(Alexander McQueen)的母公司開雲集團(Kering)發動攻擊,竊取了可能涉及數百萬客戶的個人資料。被盜資料包括客戶姓名、電子郵件地址、電話號碼、住址以及在全球奢侈品門市消費的總金額。

《英國廣播公司》(BBC)報導,開雲集團已證實此次資料外洩事件,並表示已向相關資料保護當局通報,強調沒有任何財務資訊(如信用卡資料)被竊取,並已通過電子郵件通知受影響的客戶,但未公開透露受影響人數或對此次駭客攻擊發表公開聲明。根據法律規定,只要公司通過其他方式通知所有受影響的個人,就無需公開聲明。

Shiny Hunters聲稱掌握了740萬個專屬電子郵件的相關資料,顯示受害者總數可能相當可觀。該駭客組織向《BBC》提供了一小部分資料樣本作為證明,包含數千名客戶的詳細資訊,經分析後判斷應為真實,隨後檔案已被刪除。被盜資料中包括「總銷售額」,顯示個別客戶在各品牌的消費金額。

《BBC》分析的樣本顯示,部分客戶消費超過1萬美元(約台幣30萬元),少數人甚至在門市消費3萬至8.6萬美元(約台幣90萬至258萬元)。這些資訊若被駭客洩露給其他犯罪分子,可能導致高消費客戶成為二次駭客攻擊或詐騙的目標,令人格外擔憂。

Shiny Hunters自稱單獨行動,通過加密社群平台《Telegram》向《BBC》表示,他們於4月透過開雲集團的系統漏洞發動攻擊,並於6月初聯繫開雲集團,聲稱與公司進行斷續的贖金談判,要求以比特幣(Bitcoin)支付贖金。開雲集團否認曾與駭客進行任何對話,並表示根據長期以來的執法建議,拒絕支付贖金。

開雲集團發言人表示:「6月,我們發現一名未經授權的第三方短暫存取我們的系統,並取得部分品牌的有限客戶資料。此次事件未涉及任何財務資訊,如銀行帳戶號碼、信用卡資訊或政府發行的身份證號」。該公司補充,已採取措施確保其資訊科技系統的安全。

此次4月發生的資料外洩事件,正值奢侈品行業遭受一波駭客攻擊的高峰期,包括卡地亞(Cartier)和路易威登(Louis Vuitton)等品牌也向客戶及公眾披露了類似事件。目前尚不清楚這些攻擊是否與Shiny Hunters有關。

6月,Google的網路安全專家發出警告,指Shiny Hunters涉及一系列攻擊,Google本身也成為受害者,並將該駭客或駭客團體命名為「UNC6040」,指出他們藉由誘騙員工交出內部軟體的登錄資料來竊取數據。

《BBC》指出,網路攻擊中被盜的資訊可能包括姓名、地址、出生日期及線上訂單記錄。詐騙者可能利用這些資訊偽裝成銀行或政府機構與個人聯繫。因此,若收到可疑的電子郵件、訊息或電話,務必保持警覺。詐騙者常會施壓要求立即採取行動。若接到自稱銀行的電話且不確定其真偽,應掛斷電話,改撥打卡片或銀行官網上的官方電話號碼。

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NCSC)建議網路使用者定期更改密碼,並啟用雙重認證(2FA)。使用三個隨機單詞組成的密碼更難被破解,且切勿在多個帳戶重複使用相同密碼。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