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MBA 】表演性專案?AI泡沫遠比想像更嚴重

太多AI應用是『表演性專案』,AI泡沫嚴重性超過想像。圖/取自世新大學官網
太多AI應用是『表演性專案』,AI泡沫嚴重性超過想像。圖/取自世新大學官網

陳家聲/台大商研所兼任教授

OpenAI董事長及Sierra CEO Bret Taylor在一場播客節目中的談活內容引起各界的關注。Bret豐富的工作資歷:Google 的工程師、Facebook CTO、Salesforce 聯席 CEO,還有持續創辦了幾個企業社交網路 FriendFeed、協作工具 Quip, 以及Sierra ~企業級對話式 AI Agent 平台,前面兩家公司先後分別賣給Facebook 及 Salesforce。他懂技術,又有創業、企業經營等的豐富經驗,目前又是OpenAI的CEO,他談話內容自然引發AI圈及產業界的重視。

Bret沒有偏袒或誇大地炒作AI,反而直白的說出當前AI市場存在著嚴重問題:太多AI應用是『表演性專案』,缺乏落地實踐的具體價值成果!AI泡沫遠比想像更嚴重!遠比MIT 的報告結果發現:95 % 企業在 AI方面的投入無法獲得具體的成果回報!更為嚴重!反映著當前 AI 市場存在著泡沫,這與先前互聯網泡沫相似!

然而,大多數AI系統服務廠商仍是以『賣產品』、『賣系統』作為營業收入!少有AI廠商是真正面對企業的痛點提供『解決方案』!並依為企業實際解決問題的結果收費,也就是『按結果付費』的商業模式!只有透過AI系統能自主(更嚴格地講是:透過系統能夠自動地解決問題,不需要在經過人工處理!)解決問題才收費;如果仍需要透過轉人工才解決問題,這就免費服務!這種商業運營正是Sierra公司成功的獨特之處!

再者,傳統的軟體系統廠商,或SI或SAAS服務廠商,都是以賣軟體、賣系統為主,這些都是通用型的系統;而企業的運營與內部數據結構,不一定與系統規範相同,這中間還有許多客製化服務的過程,當企業的運營流程改變,又需要以專案邀請廠商做修正服務!在系統維運與修護的過程中,相關投入的費用不斷增加,其成果、效益也很難衡量!這些都是在企業引進軟體系統後才會發現的真實!在購買系統時,系統廠商對軟體系統功能與價值的描述非常理想而美好!然而,現實卻是很骨感的!也就是系統無法解決企業的問題、無法創造具體價值!最終常導致企業對系統服務廠商的不滿!

Bret強調:應用型 AI 不應盲目追逐 AGI,或LLM或AI 智能體,甚至所謂的超級智能體。Bret 認為在模型的技術方面,人工Agent技術發展的重點:不在要於自己去預訓練一個模型,也不是強調模型的參數規模越大越好!但目前市場上的大模型都在強調千億級、甚至到萬億級的參數!他重視AI智能體要能調用並微調多個模型。一般系統裡有很多不同的模型,這些模型多數是開源的,不是單一供應商;也不需要特別強調模型的參數規模,參數量只是衡量模型複雜度與效能的指標之一!DeepSeek的成功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參考Bret的建議,企業在採行推動AI智能體或數智化時,不要盲目跟隨技術或軟體服務廠商對AI的觀念或期望炒作,具體企業實際面對的運營問題、痛點為核心!選擇以『按結果、創造的價值付費』的AI解決方案;不盲目地相信大數據的『預訓練』,而是聚焦企業具體場景的適配;從運營的『痛點處』著手,通俗地講是先『止痛』,解決當前具體問題;這不是在賣膏藥,有病治病,無病保健強身!警惕:AI泡沫的風險,理性回報。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