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中或和平、不失主權的務實派?倫敦《金融時報》27日報導指出,台灣最大在野黨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以「兩岸要和平」、「承認九二共識」姿態勝出,旋即獲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祝賀,卻可能引發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的警戒。鄭麗文反對提升軍費,與總統賴清德強化防衛韌性政策相左,分析認為,她的上任恐成為台灣內政與美中角力的新變數。
習近平火速賀電 稱「共同推進統一」
《金融時報》指出,鄭麗文在本月18日黨主席選舉中獲勝後,習近平立即致電祝賀,稱期待國共兩黨「共同推進國家統一」。鄭在選戰期間多次表示,「希望所有台灣人都能自豪地說『我是中國人』」,在回習近平賀電中也提到, 兩岸同為炎黃子孫、同屬中華民族。」
報導稱,此舉不僅為兩岸關係投下震撼彈,也讓美方擔憂國民黨再度走回「親中傾斜」路線。
反對軍費擴張 美方或視為「削弱防衛」
《金融時報》說,面對中國不斷升高軍事壓力,總統賴清德計劃將2026年度國防支出提升至GDP的3.32%。但鄭麗文公開反對,強調「台灣負擔不起」,主張應「以和平替代軍備競賽」。
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高級分析師楊威廉(William Yang)警告說,鄭的立場「恐再度引發國民黨與美方摩擦」,因川普政府始終強調台灣須「自我強化防衛能力」。
I told @FT that #Taiwan's main opposition party KMT's incoming chairperson's opposition to the island's efforts to enhance defense budget may "renew friction between the KMT and the US." https://t.co/mp9j3YxVu0
— William Yang (@WilliamYang120) October 24, 2025
這種「減軍擴、促談判」的路線,在美方眼中可能被視為削弱防禦決心,也令華府對台灣在美中之間的戰略可信度產生疑慮。
黨內異軍突起 鄭麗文誓言「重生」
現年55歲的鄭麗文曾任立法委員,將在11月1日正式上任國民黨主席,任期四年。她以五成得票率壓倒前台北市長郝龍斌及其他四名候選人。勝選後,她宣示,「國民黨必須重生、必須更新,2028年我們要結束敗選、實現兩岸和平!」
《金融時報》認為,這場勝選標誌國民黨內部對傳統菁英路線的不滿。國民黨長期堅持「九二共識」,即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但各自表述;然而,鄭麗文比前主席朱立倫更傾向北京,頻繁強調「和平」與「合作」,並警告不要「過度依賴美國」。
親中形象受質疑?學者:她只是避談北京
《金融時報》說,國民黨內外對鄭麗文的立場分歧。台大政治系教授左正東指出,鄭過去並未特別親中,「但在競選過程中,她刻意避免批評北京,這讓她顯得更受對岸歡迎」。
報導提到,她在造勢場合多次表明,希望讓「台灣人能自豪地說自己是中國人」,此言引起支持者歡呼,但也使中間選民卻步。許多深藍選民對賴清德的強硬路線不滿,認為鄭的論述「讓人可以重新擁抱中國文化身分」。
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授費大衛(Dafydd Fell)分析指出,雖然鄭麗文的路線較激進,但她比73歲的郝龍斌具「更新形象」與吸引力,「黨員認為她是帶領國民黨回到權力中心的最佳人選」。
The last two weeks the KMT's leadership election has come up quite a lot in class discussions and in this Financial Times piece I offered a few comments on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new chairperson.https://t.co/HcPpNV4yar
— Dafydd Fell (@DafyddFell) October 23, 2025
不過,《金融時報》提醒,國民黨曾在中國大陸執政,如今卻面對以「台灣人認同」為主流的選民結構。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直言:「若她繼續說『我們都是中國人』,國民黨就完了。」
民調顯示,近年自認為「台灣人」的比例不斷上升,「中國人」身分認同已跌至新低。
「她不是親中,是主張和平」 學者為鄭緩頰
對外界批評,台北大學政治學者劉嘉薇則持不同觀點。她說,「她不是親中,而是主張和平但不失主權。她希望避免戰爭,這與投降不同。」
不過《金融時報》評論說,在北京宣稱擁有台灣主權、甚至威脅以武力奪台的現實下,「如何拿捏和平與主權界線,是鄭麗文最大的考驗」。
此外,報導說,鄭麗文的挑戰不僅在外交、兩岸,她上任後須整合黨內派系,部分縣市長在選舉中曾支持對手,黨內分歧依舊。她計畫成立「影子內閣」,鼓勵「政策競爭」,並重啟募款計畫。一位朱立倫任內的國民黨官員坦言:「錢是一大問題,她必須找到維持黨務運作的辦法。」
鄭下月上任後的首個政治考驗,將是立法院對民進黨政府「特別國防預算案」的表決,她必須協調民眾黨,發揮藍白在野陣營的多數優勢。
《金融時報》最後表示,鄭麗文當選勢必加劇政治極化。她一方面可能吸引對「抗中保台」政策感到厭倦的民眾;另方面,也可能促使中間選民更靠向民進黨。報導稱,鄭麗文早年曾是民進黨成員,主張「建立自己的國家」,如今卻轉向主張「兩岸和平」。學者費大衛評估:「在鄭領導下,我看不到國民黨與民進黨有任何共識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