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簽署法案終結史上最長政府停擺 聯邦員工周四起重返崗位

川普簽署臨時撥款法案,終結史上最長聯邦政府停擺。圖/取自福斯新聞《YouTube》官方頻道
川普簽署臨時撥款法案,終結史上最長聯邦政府停擺。圖/取自福斯新聞《YouTube》官方頻道

當地時間周三(12日)晚間,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簽署一項撥款法案,正式結束美國史上最長、持續43天的政府停擺危機,數十萬聯邦員工終獲得薪資並重返工作,同時恢復食物援助(SNAP)、空中交通管制等關鍵服務。

法案經眾議院以222票對209票通過,川普的支持讓共和黨團結一致,儘管眾院民主黨人強烈反對,痛批未能爭取到聯邦醫療保險補貼延長。

路透報導,該法案日前已獲參議院通過,預計聯邦員工最快周三(14日)起陸續復工,但完整政府服務恢復速度仍不明朗。川普在深夜簽署儀式上抨擊民主黨:「我們絕不能再讓這種事發生,這不是治理國家的方式」。法案將聯邦撥款延長至明年(2026年)一月30日,意味政府債務將持續以每年約1.8兆美元(約台幣54兆元)的速度累增,目前總額已達38兆美元(約台幣1140兆元)。

亞利桑那州共和黨眾議員舒威克特(David Schweikert)將國會處理停擺比喻為1990年代美劇《歡樂單身派對》(Seinfeld)情節:「我們花了40天,卻還不知道劇情是什麼」。他原本預期僅需48小時就能解決,「人們發洩完脾氣,就該回去工作」,舒威克特感慨:「現在憤怒成了政策?」

停擺結束為即將到來的感恩節旅遊旺季帶來喘息,空中交通系統將逐步恢復,數百萬家庭的食物援助也將重啟,緩解聖誕購物季家計壓力。同時,關鍵統計機構如勞工部與商務部的經濟數據發布將恢復,填補停擺期間對就業市場、通膨軌跡及消費者支出等資訊的空白。 然而,白宮表示10月就業報告與消費者物價指數可能永遠無法發布,部分數據缺口恐成永久。

多數經濟學家估計,停擺期間每周造成國內生產毛額(GDP)損失逾0.1個百分點,總計約6周的經濟產出下滑,但預期未來數月可逐步彌補。

此次投票發生在民主黨上周贏得多場重要選舉8天後,包括紐澤西與維吉尼亞州長選舉,以及加州國會選區重劃公投,黨內人士一度以為能強化談判籌碼,爭取醫療保險補貼延長,該補貼將於年底到期。雖然協議為參議院12月投票鋪路,但眾議院議長強生(Mike Johnson)未作類似承諾。

新當選紐澤西州長、前民主黨眾議員謝里爾(Mikie Sherrill)在眾院最後一次演說中,反對該撥款法案,並呼籲同僚抵抗川普政府:「不要讓國會淪為橡皮圖章,任由政府剝奪兒童食物與醫療」。她對全國民眾喊話:「像海軍所說,絕不棄船」。謝里爾下周將辭去國會議員職務。

儘管雙方互控,路透/益普索(Reuters/Ipsos)周三最新民調顯示,50%美國人歸咎共和黨,47%指責民主黨,無一方獲明顯勝利。眾院自9月中旬長假後首度開議,此次休會原為施壓民主黨,同時啟動計時器,針對已故性犯罪者愛普斯坦(Jeffrey Epstein)所有非機密檔案的投票。強生與川普迄今反對公開,該議題恐讓眾院再度陷入對川普前友人的調查,艾普斯坦2019年在獄中身亡,引發無數陰謀論。

強生周三還主持亞利桑那州民主黨新眾議員格里哈爾瓦(Adelita Grijalva)就任,她在9月補選勝出,填補其已故父親格里哈爾瓦(Raul Grijalva)的空缺。她提供請願書的最後一票,迫使眾院投票愛普斯坦檔案。數小時前,眾院民主黨人已釋出新一批文件。

此外,撥款法案追溯禁止多數情況下未經披露取得參議員電話數據,並允許受影響者向司法部索賠50萬美元(約台幣1500萬元),加上律師費等損害賠償。這為8名共和黨參議員開啟對1月6日國會山莊攻擊聯邦調查的隱私侵犯索賠途徑。

此次停擺凸顯美國政治極化,雖暫時化解危機,卻為醫療補貼與預算戰埋下伏筆。聯邦政府運作恢復後,國會將面臨更多棘手挑戰,經濟復甦與公眾信心能否跟上,仍待觀察。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