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立雄:無人機部隊符合戰鬥加給資格 國防部將溯及發放

無人機產業是國防戰略的核心。圖/記者楊俊斌攝
無人機產業是國防戰略的核心。圖/記者楊俊斌攝

國防部長顧立雄今天(13日)備詢指出,國軍無人機部隊為戰鬥部隊轉型而來,因此陸軍無人機大隊、海軍陸戰隊無人機營符合戰鬥部隊定義,8月已報請行政院研擬戰鬥部隊加給,同時追溯編裝核定的生效日發給。未來國防部配發給各軍種的各型無人機的數量有可能超上萬架,所需要操控的人員龐大。

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上午邀請國防部長顧立雄報告「國軍編現比提升之具體方案及因應作法」,並備質詢。

民進黨立委林楚茵關切,國軍無人機部隊是否屬於戰鬥部隊,若屬戰鬥部隊是否會規劃發放「戰鬥加給」。

顧立雄答詢,無人機本來就是從戰鬥部隊轉型而來,因此現行陸軍無人機大隊、海軍陸戰隊無人機營符合戰鬥部隊定義,8月已報請行政院並研擬戰鬥部隊加給,同時追溯編裝核定的生效日發給(溯及既往)。

政府推動無人機產業升級,預期至2030年整體產值可突破400億元。圖/記者楊俊斌攝

政府推動無人機產業升級,預期至2030年整體產值可突破400億元。圖/記者楊俊斌攝

林楚茵詢問,戰鬥加給區分2類型,金額分別新台幣1萬2000元及7000元,無人機部隊為哪一類型。顧立雄回應,戰鬥部隊的定義是直接與敵軍作戰或協助戰鬥支援,會按照不同任務性質給予加給。

行政院官員答詢表示,目前人事總處正在審查中,同時請相關部會表達意見,由於意見尚未完成蒐整因此持續追蹤掌握中。

未來台灣的無人機產業屬「五大信賴產業」之一,政府正積極整合跨部會資源,推動「無人載具產業發展統籌型計畫」,打造台灣成為無人機民主供應鏈亞太中心,讓台灣無人機產業走向國際,展現產業自主能量和民主供應鏈價值。

「無人載具產業發展統籌型計畫」以產業發展、國防自主及民主供應鏈三大目標為核心,擬定四大推動主軸,包括「擴大國內外需求引導產業發展」、「技術開發與國際鏈結」、「形成產業聚落暨生態系」及「完善無人載具相關管理規則」。由經濟部與各部會合作,加速擴大國內需求及用途開發,並對準國際非紅供應鏈轉單商機,帶動產業發展。

政府持續推動無人機產業升級,預期至2030年整體產值可望突破400億元,展現台灣於全球民主供應鏈中的關鍵角色,為我國產業發展奠定長遠基礎。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