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評論】大陸當局啟動反分裂國家法正因民調傾獨

中共恫嚇抓捕沈伯洋,陸委會主任委員邱垂正回應:典型跨國鎮壓。圖/中央社
中共恫嚇抓捕沈伯洋,陸委會主任委員邱垂正回應:典型跨國鎮壓。圖/中央社

桂宏誠/民主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台灣民意教育基金會日前發布一項「台灣人的統獨傾向」民調,在對台灣前途哪種比較好的問題中,結果顯示44.3%受訪者認為是「台灣獨立」,認為「兩岸統一」的有13.9%,24.6%認為「維持現狀」,「沒意見」的有12.9%,4.4%則為「不知道或拒答」。

主流民意是台獨卻不完成台獨的弔詭

該基金會董事長游盈隆進一步分析指出,六成八成年人明白表示不希望未來兩岸統一,希望兩岸統一的人只有一成四,故期盼未來台灣獨立才是當前台灣真正的主流民意。儘管期盼未來台灣獨立的受訪者較去年12月的民調少了5.8%,但既然台灣獨立仍然還是台灣真正的主流民意,民進黨政權為何還不趕快制定新憲法以成立「台灣共和國」呢?

即使是主流民意也可能發生逆轉,而今年期盼台灣獨立者較去年少了5.8%,若繼續朝此趨勢發展下去,就有可能逐漸失去了台獨建國的有利條件。同樣地,該項民調儘管顯示有六成八成年人不希望未來兩岸統一,但如流水的民意當然也有發生轉變的可能。

弔詭的是,在台灣獨立已是主流民意的情形下仍不著手建立新國家,政府機關或民調機構對統獨傾向進行民調又有何意義?要不然,做民調的意義就在於製造「從眾效應」,如分析有六成八成年人不希望未來兩岸統一,期待藉此民調能讓更多的民眾認為應該「抗中」和「拒統」。

傾獨高民調促使中共啟動反分裂國家法

台灣的主流民意希望台獨,但民進黨政權卻只做到兩國互不隸屬的「務實」台獨,並讓台灣民眾誤以為只要不改中華民國的國號,就仍然不是台獨。事實上,當台獨已是台灣的主流民意時,也即構成了大陸當局依據《反分裂國家法》啟動反分裂國家行動的時機。

《反分裂國家法》第8條規定,「台獨分裂勢力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造成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事實」,或者「和平統一的可能性完全喪失」,皆為中共當局對台「得採取非和平方式及其他必要措施」的條件和時機。賴清德宣示「兩國互不隸屬」的兩國論,以及民調顯示台獨是台灣的主流民意等,其實已讓大陸當局正積極啟動反分裂國家的措施,並進而增加了「非和平統一」的可能性。

繼立委沈伯洋超重慶市公安局「立案偵查」後,大陸泉州市公安局又公告懸賞台灣人「八炯」和「閩南狼」。這是自去年大陸當局依其刑法及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公布「懲獨22條」後,開始據以「跨海」把台灣人視為「中國公民」,進而追訴刑責的案件。換言之,這也應是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第8條的「其他必要措施」。

民調未能呈現民眾對問題結構的了解

形成台灣人統獨傾向的原因很多,但官方的政治宣傳最為關鍵。因此,民眾對民調問題做出回應時,令人質疑是否了解問題的結構?例如,走向統或獨可能會付出何種代價?尤其是主流民意的台獨要如何達成,以及能否承受中共以非和平方式的統一?這些問題若能加以深入討論,或許民調顯示的主流民意將有所不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