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故宮蓋玻璃亭為哪樁?

台北故宮將在宮前長階梯步道興建大型玻璃亭,引發爭議。/翻攝自臺北旅遊網臉書專頁
台北故宮將在宮前長階梯步道興建大型玻璃亭,引發爭議。/翻攝自臺北旅遊網臉書專頁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故宮提出修復與再利用計劃,由於將在宮前長階梯步道興建大型玻璃亭,引發爭議。看到設計圖上,大段「進宮」之路被玻璃覆蓋,第一個感覺就是好熱!好端端的,為何要加蓋玻璃亭?推測應該是受到羅浮宮前廣場著名的玻璃金字塔影響,這個是由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設計的作品,舉世聞名;它創造了明亮的空間感,展現法國對前衛藝術的包容,便成為設計師們爭相模仿的對象。

今年年初重新開張的國立歷史博物館,就在門口兩側各蓋了一個玻璃盒,按理也有仿效貝聿銘的意思。不過,設計師卻說,是為了減低史博館傳統宮牆的厚重感,這就頗值得商榷了!

 史博館蓋玻璃盒,破壞中國式城牆雄偉氣勢

史博館在2007年被指定為市定歷史建築(簡稱「歷建」,下同),理由包括了具有「中國古典樣式」與「外觀氣勢雄偉」。牆若不夠厚重,要如何氣勢雄偉?修復工程卻以減低宮牆厚重感為目標,豈不與歷建的保存目標互相牴觸?尤有甚者,他們還把牆鑿穿幾個洞,公然破壞歷建,美其名為「打開紅牆」。除此之外,展場內再沒有可以悠閒地欣賞荷花池的友善空間,而中央常設展廳以往展示包括鎮館之寶在內的重要出土文物,如今已被藍白拖、破羽毛球等日常用品取代。種種跡象顯示,主其事者不但假修復之名行破壞之實,還故意要讓千年古物蒙塵,就是讓人不想參觀史博館。

如今故宮也要搞玻璃亭,而且面積大得驚人。看到史博館的前車之鑑,難免令人懷疑,是不是也要打著修復或擴建的幌子,把故宮搞廢?果不其然,有人指出,玻璃亭會遮蔽故宮主建築。由於故宮已於2020年指定為歷史建築,依文資法規定,不得遮蔽建物本體。

其實,故宮前的白色階梯步道不管加蓋什麼,都會造成視覺的混亂,削弱建築的莊嚴感,其效果和史博館玻璃盒的破壞力有異曲同工之妙。何況,以台北的氣候,大片玻璃的溫室效應勢必強烈,更使人不想參觀故宮。炎夏為了降溫,則非耗費大量電力不可,極不環保。

支持修復方案的專家們說,故宮展示空間不佳,發展停滯,應該改變,以走向國際。殊不知,故宮發展停滯,跟空間無關,而是人謀不臧。馬政府時期,故宮無論在兩岸或國際交流都十分活躍,豐富的超級特展一再推陳出新。可是到了蔡政府時期,卻關閉了專辦特展的文獻大樓,整修一延再延,又把重心擺在南院煙火式的無人機和水舞,輕忽博物館的本業:收藏、研究、展示與教育,乃至發生古瓷摔破事件,甚至一度要趕走寄存的蘭千山館文物。

 蓋玻璃亭把故宮搞廢,執政黨對付中華文化手段惡質

民進黨政府對付故宮與史博館這些以收藏中華文物為主的博物館,手段之惡質,可謂劣跡斑斑。若說在其統治下的故宮整修方案,是為了發揚中華文化,恐怕沒有人會相信。

外國觀光客來台北逛故宮,並非衝著它的建築,而是為了一睹館藏風采。蓋玻璃亭,並無助於改善展示空間,而且就算再好看,有羅浮宮的珠玉在前,要以此揚名國際,也沒那麼容易。

明年是故宮博物院成立100週年,也是它遷台後落腳外雙溪的60週年。屆時會強調故宮文物一路從紫禁城,歷經戰爭的重重威脅,排除萬難遷移與保護至今的偉大故事;還是假裝忘記,只把焦點放在所謂的在地化,甚至像史博物館一樣讓古物蒙塵?若是後者,那就知道民進黨有沒有守護千年國寶的誠意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