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經濟學人》:美歐雖設貿易壁壘 陸企正贏下全球南方

儘管受到美國及西方貿易壁壘限制,但陸企轉移陣地前往開發中國家,如圖中的大陸品牌電動汽車,如今已賣到非洲。圖/取自騰訊網
儘管受到美國及西方貿易壁壘限制,但陸企轉移陣地前往開發中國家,如圖中的大陸品牌電動汽車,如今已賣到非洲。圖/取自騰訊網

英國《經濟學人》在最新一期封面文章指出,近年來,從汽車、智慧手機到服裝行業,大陸企業正以驚人速度進軍海外,一場新的商業競賽已開始,戰場既不在中國,也不在富裕國家,而是在全球快速增長的經濟體,「中國企業正贏下全球南方」。」

「全球南方」是泛指開發中國家的一個鬆散概念,也稱「77國集團」,直至2023年8月,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在南非召開時,會議邀請多位「全球南方」國家領導人出席「金磚+」會議,「全球南方」才逐建在全球治理中賦予了政治意涵。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以封面文章報導,儘管美西方設下貿易壁壘,但陸企正不斷開拓「全球南方」市場,圖為杭州舉辦的金磚會議,金磚會議已成全球南方主要代表國的政治象徵。圖/取自新華網

《經濟學人》最新一期以封面文章報導,儘管美西方設下貿易壁壘,但陸企正不斷開拓「全球南方」市場,圖為杭州舉辦的金磚會議,金磚會議已成全球南方主要代表國的政治象徵。圖/取自新華網

8月1日剛出刊的《經濟學人》,以封面故事探討大陸企業不懼美國及西方的貿易戰,在全球南征北討的現象。文章指出,陸企進軍海外主要有兩種形式,一是透過全球化供應鏈,如去年陸企的「綠地集團」,其對外直接投增加了兩倍,達1600億美元。其中大部分用於在馬來西亞、摩洛哥等國建廠。

大陸「綠地集團」在全球南方開枝散葉。圖/取自東方財富網

大陸「綠地集團」在全球南方開枝散葉。圖/取自東方財富網

其二是,透過全球南方的消費者。外界較少注意的一個事實是,陸企正爭取生活在其他發展中國家的50億消費者。自2016年以來,陸企上市公司在全球南方的銷售額翻了兩番,達8000億美元,現在銷售額已超過富裕國家,「對試圖應對中國崛起的美國及西方來說,這是令人不安的教訓。」

報導指出,陸企將目光投向海外,除應對國內激烈競爭外,更是政策推動的結果。隨著美歐多國對陸建立貿易壁壘,將包括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汽車在內的中國商品拒之門外,陸企開始將生產轉移到全球南方。同時,由於「一帶一路」倡議等政策支持,向新興市場出售產品,變得更具吸引力。

陸企在全球南方的成功,給美國及西方的政策制定者上了重要一課。報導說,首先,在全球化受到攻擊之際,貿易可帶來非凡的利益;保護本國跨國企業免受來自陸企的競爭,成本極其昂貴。

從印尼到奈及利亞,陸企正逐漸削弱現有跨國企業的主導地位:非洲人購買的智慧手機,有一半是由深圳傳音控股(Transsion Holdings)所生產;深圳邁瑞醫療((Mindray)是拉美患者監護系統的領先供應商;中國的電動車和風力渦輪機製造商正在開發中國家發展迅速;TikTok十大市場中,有九個剛好是開發中國家…。

外界只知華為和小米,卻不知低調的「傳音手機」如今已佔非洲三分之一市場,年銷600億人民幣。圖/取自搜狐網

外界只知華為和小米,卻不知低調的「傳音手機」如今已佔非洲三分之一市場,年銷600億人民幣。圖/取自搜狐網

報導表示,陸企提供的更多廉價、創新和綠色產品,將改善數10億人的生活。價格100美元的傳音智慧手機,意味世界上一些最貧窮的人,可從網際網路中獲得知識與服務;價格實惠的醫療設備將拯救無數生命;低成本的氣候友好型綠色技術,可使開發中國家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更有能力控制溫室氣體排放。

「現在,曾飽受美西方嘲笑的大陸企業,已掌握了為低收入消費者生產商品的訣竅;相較之下,處在國內政策保護下的美國及西方公司,卻從未做到過。」文章說,目前,陸企在電動車和電池領域處於領先地位,中國品牌缺乏全球吸引力的偏見,已被像2008年成立的中國品牌Shein,這樣的快時尚企業打破。

大陸快時尚企業SHEIN也在全球攻城掠地。圖/取自騰訊網

大陸快時尚企業SHEIN也在全球攻城掠地。圖/取自騰訊網

根據資料顯示,陸企在全球南方國家的銷售額,已超過日本跨國企業。按照目前發展趨勢,到2030年,陸企將領先歐洲企業,並與美國企業持平。

文章最後說,陸企的成功,同樣給全球南方國家帶來啟發。比如東道國的政策制定者「需要在保護主義和消極順從間」做出平衡,透過吸引陸企投資,讓本國消費者富裕起來,創造就業機會,促進創新和競爭。

同樣,報導表示,陸企可能看到了在新興世界紮根的好處,透過雇用更多當地工人、分享技術,以及遵守當地環境和勞工標準,和當地政府和民眾建立更緊密的商業聯繫。「正如20世紀末,美日通過更緊密商業關係增強軟實力一樣,中國也可能在全球南方發揮更大的影響力。」

幾十年來,美國及西方的跨國企業一直是跨境貿易和投資的主要推動者,也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之一。近年來,美國和西方政府和企業卻開倒車,決定轉向國內以抵禦來自中國同行的競爭。

不過,報導說,「世界並沒有停滯不前。如今,美日歐企業正在全球增長最快、人口最多的市場中節節敗退,而中國已從中獲益。」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