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止台石化產品ECFA優惠關稅  只是第一步

大陸因認定台貿易壁壘,已宣布對12項石化產品中止ECFA優惠關稅。圖為福建古雷石化產業園區。圖/取自人民政協網
大陸因認定台貿易壁壘,已宣布對12項石化產品中止ECFA優惠關稅。圖為福建古雷石化產業園區。圖/取自人民政協網

吳宜/中國社科院台研所政治經濟研究室主任

大陸商務部本月15日發佈對台貿易壁壘最終調查結論後,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21日發佈公告,中止台灣出口大陸的丙烯等12項石化產品適用《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ECFA)協定優惠稅率,立即引發各界高度關注。在2024台灣大選前夕,兩岸關係何去何從,對兩岸經貿和台灣經濟、台灣百姓的切身利益會產生何種影響,成為各界熱議的話題。

此次,大陸被迫中止台相關產品進口優惠稅率,主要責任在民進黨當局。經濟上,民進黨不遵守承諾,長期單方對大陸大量產品採取歧視性的禁止和限制措施。兩岸在本世紀初先後加入的世貿組織(WTO),要求成員遵守「非歧視原則」,台灣給予了其他WTO成員,卻以種種藉口限制大陸相關產品。2010年海峽兩岸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簽署ECFA,也規定雙方應「逐步減少或消除貨物貿易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大陸遵守承諾,至2013年1月1日已將ECFA早期收穫清單中自台灣進口的539項產品全部降為零關稅。

反觀台方,自ECFA生效後,不僅未逐步減少禁止從大陸進口的產品數量,反而不斷擴大範圍。正是由於台方的單方歧視限制,導致大陸大量具有國際競爭力、高性價比的產品,無法進入台灣市場,嚴重損害包括台資在內的於大陸生產和經營企業的利益,這也導致兩岸經濟的不平衡、不均衡。

此次,大陸是有理有據地根據台灣方面違反的相關條款,應大陸相關企業和產業的要求提出的貿易壁壘調查。這個問題解決,須按照大陸商務部《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有雙邊磋商、多邊爭端解決機制、其他適當措施等三種方式,最佳方式是雙方在體現一中原則的「九二共識」前提下進行磋商。

政治上,因民進黨當局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導致兩岸兩會的協商和協調等所有工作停擺,因此,兩岸間的經濟問題沒辦法通過已有的機制和平台進行磋商解決。實際上,從商務部4月12日發佈對台貿易壁壘調查公告,到8月中公佈初步結論,10月9日宣佈延長調查三個月,直到12月15日公佈最終調查結論,這期間長達八個月,民進黨當局若有誠意,也可單方做出調整。

但其不僅沒有調整,還惡意將立案調查時的2455項增加到2509項。尤為惡劣的是,民進黨上台前極力污蔑與抹黑ECFA,上台後一面享受ECFA給台灣經濟帶來的紅利,一面又極力淡化ECFA對兩岸經濟、對台灣經濟的貢獻,汙稱大陸方面在ECFA中的對台關稅讓利是無足輕重的、對台灣經濟發展是影響不大的。在此情況下,大陸不得不單方面採取措施,中止對ECFA項下部分產品的關稅減讓措施。

這次對原產台灣的丙烯、對二甲苯等12個稅目進口產品中止適用ECFA協定稅率後,首當其衝的是台灣的石化業。短期內,相關產品將從零關稅升高到2%-10%不等的稅率,對其在大陸市場競爭力,會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中長期,將迫使相關石化業者不得不向大陸、東南亞等地轉移。同時,石化業作為台灣傳統優勢產業,其供應鏈完整綿長,整個石化供應鏈及台灣上下游的企業和產業都將受到衝擊。隨之而來的將是對就業市場的影響,傳統產業吸附就業人口多,台灣就業形勢也將雪上加霜。

大陸方面此次對ECFA部分產品關稅實行中止的措施,對各界發出了一個強烈信號,即民進黨當局政治上拒不承認「九二共識」,經濟上加大對兩岸經貿、對兩岸人員往來的限制甚至是阻撓情況下,若民進黨繼續執政,兩岸經貿形勢將十分嚴峻。

未來,不排除逐步中止ECFA項下其他產品關稅優惠,及至所有產品都是有可能的。ECFA項下大量的台灣傳統產業,比如工具機(機床)、農產品都將受到波及,這對台灣傳統產業會產生非常大的影響。正如輿論所言,衝擊波、震撼彈將一波接一波,後果不可預料。

但各界也注意到,本次大陸方面對台相關產品優惠稅率採取措施為「中止」,並非「終止」。ECFA是兩岸經濟合作非常重要的制度化協定,來之不易。大陸方面一貫秉持「兩岸一家親」、兩岸經濟同屬中華民族經濟的理念,只要承認「九二共識」,在兩岸兩會既有制度化協商平台上,兩岸經貿中的各類問題都可以得到協商解決,「中止」的關稅也可通過磋商得以恢復。前提就是台灣要承認「九二共識」、認同「九二共識」的政黨來執政,願意逐步解決兩岸經貿結構性的、基本面的問題,真正為兩岸百姓謀福祉。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