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米颱風7月底襲台,強風豪雨造成各地災情,中南部因強烈雨勢淹水,有民眾疑在水災時接觸污水,意外感染「類鼻疽」。疾病管制署指出,颱風過後至7日為止,全台已有11例類鼻疽確診,創下5年同期新高,提醒民眾若有身體不適或出現類鼻疽相關症狀應盡速就醫治療。
根據疾管署資料,類鼻疽為第四類法定傳染病,由類鼻疽桿菌引起。類鼻疽菌存在土壤、水池及積水環境中,主要由皮膚傷口接觸受病原菌污染的土壤或污水傳染,也可經由吸入受污染的塵土、土壤或水滴感染;而颱風後疫情常為吸入性感染,確診個案於颱風後一個月內增加,近日全台各地又逢大雨,民眾須格外留意身體狀況。
類鼻疽症狀不盡相同,部分患者可能不會有症狀,而常見的病徵為發燒、頭痛、身體局部脹痛、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淋巴結腫大等,嚴重可能導致皮膚膿腫、肺炎、腦炎,甚至引發敗血症。國際報告數據顯示,類鼻疽死亡率達40至75%,而患糖尿病、肺病、腎病、癌症及免疫功能受損者等高風險族群罹患重症機率高,若出現發燒、胸痛及咳嗽症狀,應立即就醫並告知相關暴露史。
截至今天(12日)為止,今年全台累計類鼻疽病例已達37例(本土18例、境外移入19例),造成5人死亡。其中11起病例都是在颱風過後新增的,且均發生於南部縣市,分別為高雄市8例、台南市2例及嘉義縣1例,年齡介於30多歲至80多歲,其中10位有慢性病史,另1例有酗酒史。目前個案皆住院中,其中3例仍在加護病房治療。
疾管署強調,颱風過後為類鼻疽疫情高峰,不排除總病例數上看40例,提醒民眾做好個人防護措施,避免皮膚、傷口直接接觸或吸入受污染塵土、土壤及污水,降低感染機會。如出現疑似感染症狀,特別是高風險族群,應儘速就醫並告知污水、污泥相關暴露史,便於獲得妥善治療;醫師診療遇有疑似個案,應於72小時內通報及採檢送驗,以利衛生單位採取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