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奪回「我們的島」專題二之二】繪本《拚無人島》向釣魚台漁民致敬

拚無人島繪本繪者張振松(右)致贈畫作給該書原型人物、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圖/寧鳴生攝
拚無人島繪本繪者張振松(右)致贈畫作給該書原型人物、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圖/寧鳴生攝

12月24日,宜蘭南方澳南天宮金媽祖廟埕前,聖湖社區16位平均年齡70歲的阿公阿嬤,穿起印有「拚無人島」的白底紅字背心,在陰雨綿綿中熱鬧滾滾演出民俗小戲:波瀾壯闊的音樂聲中,鼓浪手模仿洶湧浪潮掀動藍色布條,旱船、水鳥、魚群在浪中穿梭,訴說著早年蘇澳漁民海上拚搏滿載而歸的喜悅,以及2012年海上保釣與日本公務船對峙場面,為繪本《拚無人島》的新書發表會揭開序幕。

《拚無人島》繪本。

《拚無人島》繪本。

32位老漁民,化成「阿派」討海人生

無人島在哪裡?為何叫做無人島?釣魚台教育協會創辦人陳美霞表示,南方澳漁民口中的「無人島」,指的就是位於台灣東北方的無人居住的釣魚台列嶼,但「無人島」並不是「無主島」,因為它過去好幾個世代以來是台灣漁民的傳統漁場,1970年前,漁民們及其父祖輩都在這裡捕魚、避風,或是上岸洗個淡水澡、撿鳥蛋、收集中藥材海芙蓉。

陳美霞說,釣魚台教育協會花費3年時間做田野調查,採訪蘇澳、頭城32位老漁民,將他們「拚無人島」的經歷轉化為老船長「阿派」的生命史;並邀請文史編輯李淑楨為文、資深插畫家張振松繪圖,再花了2年時間用12個章節將這段英勇、智慧、尊嚴的海洋文化記憶呈現為繪本。

繪本從南天宮廟埕前的一場民俗小戲說起,76歲的退休老船長「阿派」在圍觀的人群中,回憶起1950年代南方澳的繁榮歲月。那時南方澳漁民都是「討四季海」,釣魚台海域資源豐富四季都有漁產,年初釣鯖魚,春夏捕鰹魚、抓鬼頭刀,秋冬鏢旗魚、捕鯊魚……,有時抓到一尾旗魚收益能夠勝過種一甲地,但也必須承受「討海人,三分命」的風險。

不料1970年代起美國把釣魚台行政管轄權交給日本,已經靠著捕魚成家立業的船長「阿派」生計一夕變天,漁船往往空耗一天油費也一無漁獲,還被日本公務船、直升機驅趕;到了1990年代更變本加厲,蠻橫地噴重油、噴水砲、射漆彈、造浪襲船,甚至押人、扣船、罰款。2012年日本國有化釣魚台,忍無可忍的漁民與已經67歲的「阿派」最終加入海上保釣運動,與日本公務船對峙。

漁民從拼生計到拚尊嚴

文字作者李淑楨說,她接棒撰寫「阿派」的討海人生,查閱資料時,看見一則1966年的新聞:「台灣各地近海漁船今天起將大批出動,前往無人島北面海上圍捕鯖魚。」讓她感嘆,那是青年「阿派」已經熟悉了無人島海域的星月風浪,日本人尚未蠻橫阻攔台灣漁民的年代,多希望這樣的日子早日重返。

完成了32幀大跨頁的繪者張振松表示,以為可以上漁船感受一下討海的氛圍,並踏訪無人島,結果都是妄念,到頭來靠資料、照片、老船長口述,再加上啤酒催化的想像,最終他像跟隨「阿派」,在海上探望了無人島。

釣魚台教育協會及漁民向南方澳南天宮媽祖行謝願敬拜儀式,感謝南天宮媽祖護佑繪本《拚無人島》順利完成。圖/寧鳴生攝

釣魚台教育協會及漁民向南方澳南天宮媽祖行謝願敬拜儀式,感謝南天宮媽祖護佑繪本《拚無人島》順利完成。圖/寧鳴生攝

24日的新書發表會,釣魚台教育協會及書中漁民主角首先向南天宮媽祖行謝願敬拜儀式,將繪本放置於謝籃之中獻祭金媽祖,感謝南天宮媽祖護佑繪本《拚無人島》順利完成,該書繪者張振松並致贈原圖給故事原型人物、蘇澳區漁會理事長蔡源龍。到場的前總統馬英九及多位在地漁業團體代表、漁民朋友也對繪本表達高度肯定。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