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中方邀請,美國安顧問蘇利文今(27日)起展開為期三天訪問。《澎湃新聞》引述上海復旦國際問題研究院長、美研中心主任吳心伯說,台灣問題將是這次大陸外長王毅與蘇利文討論的重點。《環球時報》則引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郭金月表示,蘇利文訪華能延續中美高層戰略溝通趨勢。在蘇利文啟程前,倫敦《金融時報》披露了過去三次大陸外長王毅與蘇利文在維也納、馬爾他及曼谷三次會談的內幕。
這是近8年美國白宮國安顧問首度訪陸,也是蘇利文做為國安顧問的首次。吳心伯指出,台灣問題是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美方須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規定,落實不支持「台獨」承諾。他說,過去中方對美國在台灣問題上損害中方利益做法,以抗議批評居多。「但去年舊金山會晤後,中方對美國發展美台關係畫出紅線—習近平要求美國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這正是中方的『嚴肅要求』,不再是泛泛表達中方立場。」
去年11月15日習近平訪美時,與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會談,雙方達成「舊金山願景」四點共識,其中在台灣問題上,習近平「要求美方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灣獨立』,停止武裝台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這是中共領導人在國際場合與美國領導人會談時,首度提到要美國「支持中國和平統一」,也是吳心伯提到的中方對美國發展「美台關係」的底線。
吳心伯表示,這次王毅與蘇利文會面是中美雙方例行的戰略溝通,為拜登任期最後幾個月的中美關係「對表」(意指校準),做出雙邊安排。此次雙方會談重點不是產出「成果」,而是圍繞中美關係保持溝通。
吳心伯說,目前拜登任期進入倒數計時,若兩國元首明確將在今年晚些時候會晤,「是對中美高層交往的一種延續,體現雙方高層仍保持互動溝通」。因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穩定的中美關係都符合兩國和兩國人民利益。「但此刻會晤與以往兩次元首會晤的意義也將有所不同。」
中共外交部直屬外交學院教授李海東接受《環球時報》訪問指出,蘇利文訪華目的包括為中美在今年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和20國集團(G20)峰會期間的外交接觸進行安排。另外,國際社會、尤其亞太地區許多國家對美國咄咄逼人的對華政策感到不安,因此蘇利文此訪在某種程度上是試圖緩解美國盟友及其夥伴的憂慮。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美國所副研究員郭金月則1q ,蘇利文訪華能延續中美高層戰略溝通勢頭,為中美在美國政府換屆後的交往,奠定一定的機制基礎,提供更多機制選項和空間。
在蘇利文出發前夕,倫敦《金融時報》揭露蘇利文與王毅過去3次在維也納、馬爾他、曼谷等地會晤的部分內幕。以去年5月10日在維也納的一場會談為例,雙方團隊於帝國飯店(Imperial Hotel)展開討論,2天談超過8小時,這是蘇利文與王毅雙方首次密會,接著前往馬爾他、曼谷的會談,被外界稱為「「戰略管道」。
據報導,雙方赴會時都先列出己方希望討論的戰略議題。一名中國官員透露,王毅在維也納、馬爾他和曼谷會談分別強調3項主題,他希望傳達的是中國將台灣視為最重要議題,也是絕不可跨越的「紅線」;王毅告訴美方,「台灣獨立是兩岸和平最大風險,也是中美關係最大挑戰」。
一名美國官員透露,蘇利文在維也納強調華府無意挑起戰爭。該官員說:「我們並未試圖就台灣議題將中國拖入衝突。美方絕無此意。」另一美國官員表示,「你們(美國)在台灣議題上玩火」這基本概念仍是中方思維的主要特徵。
蘇利文則努力讓王毅了解新現實,即兩國正在競爭,但不應妨礙雙方合作。美國官員說,中國人很難接受這概念,「他們想要清楚定義雙邊關係,兩國不是夥伴,就是競爭者。王毅解釋得很清楚,不能一邊合作、對話、溝通…一邊破壞中國利益。」
儘管王毅未被說服,這場維也納會晤仍重新啟動了兩國關係,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去年6月訪陸和其他高層互訪鋪路。
隨後,去年9月蘇利文與王毅在馬爾他再度會面,雙方討論重點是如果習近平決定出席同年(2023年)11月在舊金山舉行的亞太經合會(APEC),美國總統拜登將與他會談。美國官員說:「馬爾他會談目的是要確認舊金山(拜習)峰會,將試圖達成哪些目標。」
雙方談到峰會可能達成的協議,包括重啟中國在裴洛西訪台後關閉的軍事溝通管道,及建立人工智慧對話等。
舊金山峰會落幕2個月後,王毅與蘇利文再於曼谷會面。美國官員說,這次王毅兩大重點放在中美經濟、技術和安全領域的交會點,及台灣議題。
報導指出,部分專家擔憂美中可能走向衝突的一段時期後,這條「戰略管道」有助緩和台灣議題上的緊張氣氛。雖然北京不排除對台動武,與美國衝突也不是不可能,但這種雙邊交流有助於美國的歐洲、亞洲盟友暫時鬆口氣。
蘇利文向《金融時報》表示,針對這條戰略管道能否說服中國改變政策,他不抱幻想,但確實在推動美中關係動態轉變上發揮關鍵作用。「我們能做的就是接受他們的政策和我們的政策,然後試圖管理,好讓我們採取必要行動,同時保持關係穩定,目前我們都能兼顧到這兩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