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交通亂象多,更曾被外媒喻為「行人地獄」。政府為擺脫此稱號,去年6月起祭出一系列交通新制,不過,今年行人死亡數較去年同期不減反增。對此,甫上任的交通部長陳世凱提出要求,加強執法、增加見警率,但這引發基層員警不滿,認為陳世凱毫無專業,喊話部長「政策不是打電動。」
台灣警察工作權益推動協會日前在臉書發文,怒批「新任交長無專業,又見推託見警率」,批評交通法規修法過程處處妥協寬鬆,認為成效問題非見警率能解決。文中提到,交通部去年底至今年初,對交通檢舉範圍、規範有大幅度修改,但過程因社會各界認為衝擊過大,所以最終採取軟性修法,輔以工程與教育政策。協會認為,應堅定修法方向,而非一直妥協,否則基層執法將無所適從;而現在初階段成效不如預期,交通部不回頭檢視當初修法與政策問題,反而質疑見警率跟執行問題,這是傲慢的卸責。
文中提到,交通部就目前數據認為,事故傷亡人數變動不如預期,所以每年下降5%目標將提高至7%。協會不解,為何交通部會有這種「笨蛋分析」。協會批,修法時處處妥協、警察人力不足與工時過長的問題沒有解決,還妄想要提升政策成效,「請問交通部,執法資源、人力跟法律基礎要從何而來?」協會也形容,這樣的情況根本是長官出張嘴、基層跑斷腿。更呼籲交通部,政策不是打電動,拒絕不科學而盲目的政策調整。
現任交通部長陳世凱表示,為達到賴清德總統2030年交通事故死亡人數降低50%,所以調整成每年7%的目標。協會指出,總統自己誇下海口,沒有衡量與解決政策現實、法律制度需求、資源與人力問題訂出50%目標,「這種不求穩健政策,只是在選舉時博眼球的芭樂票,為什麼基層應該達到?」
協會認為,交通問題是系統性問題,需要了解每個環節的狀況,這才是政府官員應該思考的。最後,協會呼籲交通安全為台灣重要議題之一,應該停止這種「對賭」式的政策思維,應以科學、務實的方法推進。
根據交通部資料顯示,2024年1至6月,行人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183人,較去年同期增加10人(+5.8%),主要肇因前二名為車輛未依規定停讓行人先行死亡39人(21.3%)、行人未依標誌或標線穿越道路死亡35人(19.1%),合計達40.4%,交通部指出,違規行為仍是造成行人交通事故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