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米有絲共興旺!陸少數民族「彝族」原來是毛澤東改名

四川少數民族彝族博物館中,同是彝族的解說員說明彝族的社會制度。圖/簡立欣攝
四川少數民族彝族博物館中,同是彝族的解說員說明彝族的社會制度。圖/簡立欣攝

走進位處四川西南的「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少數民族特有的文字、曆法、宗教、藝術、社會制度等一一呈現。有趣的是,「彝」讀音同「夷」,而過去中國把中原之外的民族稱為「蠻夷」,帶有貶意,中共前領導人毛澤東便將其改稱「彝族」,寓意是房子底下有「米」有「絲」,豐衣足食共赴小康。

彝族是大陸人口較多的少數民族之一,人口有800多萬,主要分布在四川、雲南、貴州和廣西等地,其中四川彝族逾200萬人,而四川的涼山彝族自治州是全大陸最大的彝族聚居區;到現在為止,涼山的路牌、標示、招牌等都是中文和彝族文字雙語並列。

四川少數民族彝族擁有自己的文字。圖/簡立欣攝

四川少數民族彝族擁有自己的文字。圖/簡立欣攝

彝族始自新石器時期,且據說起源分布於大陸西部的古羌人,但這只是其中一說。殷商中的「人方」,以及西周所稱的「東夷」,指的都是彝族。

彝族有一套自己的社會階級,由上到下依序是茲莫、諾合、曲諾、嘎加、嘎西等5個階級,茲莫是最高等級,僅占人口1%,元代以後有些茲莫被中央王朝冊封為「土司」,也就是承認各少數民族的世襲首領地位,給予其官職頭銜;諾合是貴族,也是明清以來涼山彝族的主要統治階級;曲諾是平民,占總人口50%,曲諾若破產,可能被降至嘎加或嘎西;嘎加是奴隸,沒有遷徙自由,所生子女要有一定比例給主人做嘎西;嘎西是最低級的奴隸。中共建政後,於1956至1957年解除了涼山地區的奴隸制。

周代時中原之外的民族皆被稱為「夷」,因此過去「彝族」指的是「夷族」,帶有輕蔑的意思。據說,毛澤東知道此事便說:改稱「彝族」好了,「彝」是宮殿裡置放東西的器皿,「房子底下有『米』又有『系』,有吃有穿,日子就富裕了。」由此將「夷族」改稱為「彝族」。
彝族也有射日的傳說。圖/簡立欣攝

彝族也有射日的傳說。圖/簡立欣攝

彝族的漆器器皿以黑紅黃三色繪製圖案。圖/簡立欣攝

彝族的漆器器皿以黑紅黃三色繪製圖案。圖/簡立欣攝

彝族的婚禮禮服顏色鮮艷。圖/簡立欣攝

彝族的婚禮禮服顏色鮮艷。圖/簡立欣攝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