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軍參謀長邱俊榮中將今天(10日)表示,潛艦系統裝備的測試關聯高,目前潛艦原型艦「海鯤艦」泊港測試(HAT)進度約50%至60%間,並有約10餘項目缺點改進,「外傳的70項缺失並非正確資訊」。
國造潛艦原型艦「海鯤艦(Narwhal)」(舷號711)在去年9月28日舉行命名暨下水典禮,目前正緊鑼密鼓泊港測試(HAT),但仍會依約在明年11月交艦。海軍表示,「海鯤艦」測試缺失10多項,後續艦將採「2+3+2」建造。
先前「海鯤號」傳出有70多個項目未通過泊港測試,邱俊榮上午在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中說明表示,海鯤艦泊港測試進度大約50%-60%,目前發現10多項缺失需改正,70項不是正確資訊。他說,後續量產艦的建造已改採「2+3+2」模式進行。
軍中傳出海鯤號有70多個測試項目未通過測試,使得原定10月可進行的海上測試最快可能必須延後到明年4月;同時也傳出海軍司令唐華將7艘量產艦原定「3+2+2」的建造順序更改為「2+3+2」,使得預算總金額雖然不變,但分年預算卻必須重新分配。
邱俊榮說,目前造艦進度還在整體進度內,達到海測條件後將逐步進行浮航、潛航、深水等重要測評,目前預計可在明年11月達到交艦條件。至於海測的測試書,目前正由海軍司令部聯審,預計12月可完成審定。
邱俊榮指出,後續造艦採「一次建案、三批籌獲」方式,須考量學習曲線、抑制降低成本,並且考慮台船的產能、相關專業人力團隊的配合,最重要是保留後續艦的彈性,因此採取「2+3+2」模式。
邱俊榮強調,一切都是在嚴謹的態度下籌獲預算。海軍在5月就將預算規畫呈報國防部、7月報行政院,行政院在8月核定預算。
此外,有國外學者建議應為後續潛艦建造掩體或洞窟式基地,以提升生存性。邱俊榮說,潛艦作戰有其複雜度,著重奇襲、隱匿,由於台海環境有幅員狹小的特性,經過海軍研討,應該採取分散配置,在重要時機進行機動,結合海上部隊執行反封鎖、聯合截擊作戰,對於這種建議,海軍的看法保留尊重。
邱俊榮說,7艘新造潛艦所需人力目前藉由256戰隊支援、海獅、海豹潛艦來訓練,人員招募也會就外語能力等條件做全盤規劃,後續在階段性訓練能量足夠、建立戰力後,海獅、海豹潛艦就會規畫汰除。
邱俊榮提到,完備海上測試(SAT)條件後就會進行SAT,項目包含浮航、潛航、深水及相關重要測評,目前規劃可在明年11月達成交艦條件,測試書因有複雜度,由海軍聯審中,預計在12月完成審定。
邱俊榮指出,將採「一次建案,分三批籌獲」,建造順序以「2+3+2」模式執行。由於原本規劃採「3+2+2」,邱俊榮解釋,主要是考量學習曲線,及配合台船建造能量及專業團隊是否能夠配合,藉由「量」來抑制成本,最重要的是能夠保留後續艦的彈性。
關於後續艦的人力,邱俊榮說明,將進行人員招募與培養,以完備後續訓能後,才會逐步汰除茄比級海獅、海豹2艘潛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