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宗洸/國立清華大學工程與系統科學系特聘教授
在能源議題上長年存在的黑洞是,政府官員和反核團體奢談綠電,避談電價。台電近日高興公布供電無虞,諷刺的,政府各部會則紛紛抱怨電價補貼預算壓力大。
針對台電近年連續出現的巨額虧損,經濟部長郭智輝六月表示,不應由公務預算補貼台電,補助弱勢團體並非透過電價凍漲,又說電價須反映成本。換言之,連年虧損的台電此後必須努力賺錢並自負盈虧。
順應經濟部長的要求,台電決定明年起取消社福團體、學校及農業單位的優惠電價。教育部特別為此編列59億元預算,用以支應全國公私立學校的電價凍漲差額;農業部也編列24億餘元,用於補貼電費差額。
然而,行政院顯然有異於經長的看法,針對台電的虧損以及可能緊接出現的破產,依舊於上月核定撥補台電1000億元,待立法院新會期審查通過後,便可執行。值得留意的是,政院的撥補案能不能在立院順利過關,仍存在在野黨是否照單全收的變數。
為此,經濟部責成台電擬妥立院未同意撥補時的電價調漲方案,提供本月下旬即將召開的「電價費率審議會」正式會議參考,撥補不成下的電價漲幅預計為12%。
原本單純的電價審議,在經濟部與台電一番操作下,演變成立院必須扛下電價是否調漲的責任,著實令人傻眼,並不禁懷疑,此次的電價費率審議會到底還能發揮多大功能?眼下似乎僅剩「凍漲」與「12%漲幅」的選項,審議委員如何接招,大家拭目以待。
台電近年的虧損相當嚴重,112年度自編決算累積虧損達3826億元,本年度若無政院撥補與電價調漲,累積虧損預估將擴大為5854億元,嚴峻的財務狀況逼得政院不得不出手救援。先不論全民買單式的稅收盈餘補貼是否公平;更應關注的是,除了經濟部與台電對外宣稱的國際燃料價格飆漲,導致台電連年出現收支失衡,是否還有其他官方不願觸及的因素存在?
首先,俄烏戰爭開打確實促使國際化石燃料(煤、油、氣)價格快速飆漲,其中又以天然氣為最。偏偏在政府的能源轉型政策中,燃氣發電的占比必須自3成多逐漸提高至5成,導致天然氣的用量不斷增加;加上安全存量僅7至10天,且週轉率相較煤與油都偏高,造成台電的燃料費用支出跟著大幅成長。
來自提高化石燃料使用量的虧損,必須連帶納入非核政策的影響,因為發電成本低廉的核電機組陸續停轉後,不足的基載電力只能由使用化石燃料的火電填補,致使火電的發電占比,連續5年居高不下,且皆超過82%,燃料費用支出自然只增不減。
其次,政府不願坦誠面對再生能源的躉購費率過高,也是不可忽視的因素。特別是全台再生能源電力,都由台電負責收購,當購入費率遠高於售電價格,台電便已注定賠錢。從再生能源目前三大主力的風電、光電與生質廢棄物電力分析,其實不難發現,再生能源也是拖垮台電財務的因素之一。以光電躉購為例,112年審定決算為每度4.88元,平均電價為3.07元,台電購入126億度,躉購後虧損228億元;風電部分,審定決算為每度5.96元(計入自發與購入權重),自發與購入共62億度,虧損小計為179億元;生質廢棄物電力的審定決算為每度4.21元,去年購入36億度,虧損小計為41億元。
前述三項再生能源電力,讓台電於112年合計虧損428億元,占當年度虧損1999億元的21.4%。而由於再生能源在112年的發電占比僅9.5%,未來數年的發電量若穩定成長,且躉購費率持續維持高出平均電價甚多的狀態,來自這部分的虧損金額勢將擴大。
特別的是,當成本高昂貴的光電因發電量過多,而被用於抽蓄水力儲能時,也同時墊高了抽蓄水力的發電成本,112年的審定成本為每度5.35元,較以往使用基載電力進行儲能的每度2.5元成本高出甚多。當台電使用抽蓄水力支援夜尖峰用電,每送出1度電就現賠2.28元,若每晚供電520萬度(10部機組以額定功率的50%運轉,發電4小時),則每日來自抽蓄發電的虧損就高達1185萬元。只有接受政府資助且肩負不斷電使命的國營企業,才能有如此的底氣。
核電在112年的審定發電成本為每度1.38元,是所有發電方式中最低,每度核電更讓台電淨賺1.69元。當其占比下降,不僅代表獲利減少,也同時意味著虧損增加。為促進再生能源開發,躉購費率難以大幅調降並不令人意外,但要抑低其所導致的虧損,且有效減碳、維持供電穩定,唯有「核綠同行」才是最佳的選擇,也才能避免「情勒」立院的電價調漲。
《合勤講堂》針對國家、社會和經濟等公共議題,邀集專家學者提出理性和感性兼具的解方,以期國泰民安、社會祥和。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