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從重啟三哩島核電廠 論台灣AI能源佈局的矛盾

近日微軟宣布,為因應發展人工智慧(AI)技術所需的龐大電力需求,不惜重啟三哩島核電廠。圖/翻攝自FOX43 News YouTube頻道
近日微軟宣布,為因應發展人工智慧(AI)技術所需的龐大電力需求,不惜重啟三哩島核電廠。圖/翻攝自FOX43 News YouTube頻道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近日微軟宣布,為因應發展人工智慧(AI)技術所需的龐大電力需求,不惜重啟三哩島核電廠。反觀,執政黨一方面宣稱要把台灣打造成「AI智慧島」,另一方面卻堅守「非核家園」政策,廢核又找不到替代方案,矛盾的舉措,扼殺產業發展。

微軟超前佈局

1979年,美國三哩島核電廠(Three-Miles Island Nuclear Generating Station)爆發核洩露事故,反應爐部分熔毀,導致美國陷入恐慌,核電產業也陷入困境。

依據《華盛頓郵報》的報導,科技巨擘微軟日前與星座能源公司(Constellation Energy)簽署協議,將賓州休眠的三哩島核電廠重新啟動,以滿足微軟高度的能源需求,該公司將在20年內購買其100%的電力。

三哩島電廠將為微軟提供相當於80萬個家庭所需的能源,即835兆瓦。美國從未有一座核電廠在退役後重新投入使用,也從未將單一商業核電廠的全部輸出分配給單一客戶。之所以會達成該協議的背後因素,係發展AI產業的科技大廠,對於龐大資料中心所需的能源供應感到憂心,依賴現有的電力供應系統,顯然無法應對驟增的電力需求。

邊緣運算能耗亦相當可觀

多數人認為人工智慧的運算,主要用於訓練大型語言模型(LLM)上,但是根據本期《經濟學人》報導,當前大多數晶片設計創新都在應對推理挑戰上,過去運行單一推理要便宜得多,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總成本通常會超過訓練成本。引用Google估計,其資料中心總能源消耗的五分之三用於數十億次推理查詢。

傳統上,應用程式將資料從感應器和智慧型手機等智慧型裝置,傳輸至中央的雲端資料中心進行處理。未來大量的邊緣運算崛起之後,很多人誤以為,就不需要中央資料中心了,可以大量減少能耗。事實上,大部分資料在本機處理和儲存,但是較為複雜的問題,仍需要傳送回資料中心進行推理。D2D Advisory創辦人Jay Goldberg預測,未來人工智慧晶片能耗比重,將會是15%用於模型的訓練、45%用於資料中心推理晶片、40% 用於小型資料中心的推理訓練。這也是為何微軟會提早佈局能源供給的主要原因。

缺電的AI智慧島?

賴清德總統於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開幕典禮,表示要把台灣變成AI智慧島,建立屬於台灣的資料中心,並建置超級電腦,讓台灣全力發展AI人工智慧。

這些設備可都是吃電怪獸,全球前三大雲端服務供應商(CSP),包含Google、微軟及亞馬遜AWS都宣布來台設立資料中心,面對龐大的能源需求,執政黨仍按照既有的規劃,於2025年全面廢核,而替代的再生能源發展則不如預期,且缺乏穩定性,易受氣候或環境所影響,經濟部長郭智輝卻信心滿滿保證「2030年前不會缺電」。

政府不仿傚微軟等企業或其他國家,積極佈建新的能源供應就算了,尚自廢穩定的核電,《經濟學人》直指,台灣未來可能面臨缺電危機,讓我國能源供給陷於高度風險之中。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