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淵譚天》引專家解讀飛彈現場圖 無依託野外發射 雙錐彈頭機率高

中共解放軍25日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玉淵譚天》27日引述專家根據現場圖表示,屬較機動的無依託野外發射機率高,專家不否認網友提到的雙錐彈頭及型號應是東風31-AG。圖/取自玉淵譚天
中共解放軍25日向太平洋發射洲際彈道飛彈,《玉淵譚天》27日引述專家根據現場圖表示,屬較機動的無依託野外發射機率高,專家不否認網友提到的雙錐彈頭及型號應是東風31-AG。圖/取自玉淵譚天

中共25日發布向太平洋發射一枚洲際飛彈並精準命中目標後,昨(26日)中共解放軍官方微博「中國軍號」公布現場圖。大陸《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旗下媒體《玉淵譚天》今訪專家針對現場圖進行解析,認為這次發射應屬無依託野外發射,這種發射方式表明具較強的野戰能力。此外,網友提到型號可能為東風-31AG及雙錐彈頭,專家沒否認。

中共自昨日公布現場圖後引起發網友熱議,很快成熱搜排行第一。昨下午中共國防部舉行記者會,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張曉剛大校對此表示,「我們組織洲際彈道飛彈發射實驗,是為了檢驗武器裝備性能和部隊訓練水準,是例行性軍事訓練活動,完全合法合理。中國的核政策具有高度穩定性、延續性和可預測性。」但究竟如何看待現場圖及新聞發言人短短的105字新聞稿,這場發射藏了多少細節?

《玉淵譚天》說,從圖上可見此次發射是在一片草地上發射的,一般來說,洲際彈道飛彈有4種主流發射方式,包括地下發射井發射、核潛艇水下發射、陸基鐵路機動發射、及陸基公路機動發射,四種發射方式各有特點。地下發射井發射,就是飛彈儲存和發射都位於地下發射井內。這種發射方式優點是對飛彈尺寸、重量限制較少,可達到很大射程與威力。

該文引述軍事專家張軍社表示,在平時和戰時,敵方會透過衛星等各種手段找尋發射井位置,因此,地下發射井發射是最易被打擊的方式。這位軍事專家表示,大陸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承諾不首先使用核武,所以重點在於提高核反擊能力。這就要求大陸提高洲際彈道飛彈的生存能力,需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只有不被發現才能第二擊,而就涉及另外三種發射方式。

首先,是核潛艇水下發射。這種方式的隱蔽性最高,活動範圍也大。但因潛艇艇體大小的限制,飛彈的尺寸較小,威力相對有限。其次是陸基鐵路機動發射。張軍社說,這種方式是飛彈發射架安裝在特種火車上,平時放倒偽裝成普通貨運列車,在鐵路線上快速機動,或隱蔽在隧道、洞庫,接到命令後可轉移到專用線路上展開,稍加準備即可發射。優點是機動速度快,範圍大,但缺點是受鐵路、橋樑等多方面限制。

最後一種是陸基公路機動發射。在發射過程中又分兩種模式:一是依託預設陣地發射,也就是說,發射時需要「透過公路機動」進入預設發射陣地。這些陣地經加固可承受飛彈發射的衝擊,且事先經過精確測量,飛彈發射車抵達後做一些準備就可發射;另一種也是相對更難的一種,即「無依託野外發射」。

張軍社表示,後一種需要發射車本身具備較強越野能力,無需準備發射場坪,在野外可隨時停車發射,包括隱蔽性很強的複雜地形或狹小場地,極大提高發射車的生存能力。同時,也對發射車性能、指揮通信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

張軍社說,結合現場情況判斷,這次應該採取的是無依託野外發射方式──也就是隨到隨打,打了就走,這表明大陸洲際彈道飛彈擁,有較強戰場生存能力。

譚主在評論區發現有人注意到,這枚洲際彈道飛彈是雙錐體彈頭,由此引發不少對這枚洲際彈道飛彈型號的猜測。其實從照片上看到的,只是外殼,這個外殼出了大氣層就會被拋掉,所以,這枚洲際飛彈是否搭載雙錐體彈頭還無法確認。有網友猜測,這是東風-31AG。

關於這款洲際飛彈道導彈的具體射程,沒有明確官方資料。美國國防部曾經在《中國軍力報告》中給過一個判斷——東風-31A飛彈的最大射程超過1.1萬公里,從中國本土發射可打擊到美國本土。而東風-31AG比東風-31A還要新。

譚主也拿著這張圖和軍事專家張軍社做求證,張軍社表示,關於型號,目前還不方便細講。但他回應網友討論的雙錐體彈頭問題說,目前,高超音速導彈也經常採用這種設計,雙錐體可減少空氣阻力,提高飛行穩定性和穿透性。

此外,評論區不少人提到,上次大陸在太平洋相關公海海域試射洲際彈道飛彈是在44年前。《玉淵譚天》說,當時,「東風五號」洲際飛彈彈頭在飛越8000多公里後落入預定海域,打擊精度相當用手槍擊中百米外的一隻蚊子。

這次發射,洲際彈道飛彈攜載一枚訓練模擬彈頭,同樣準確落入預定海域。張軍社說:這次是在實戰化驗證,使用訓練模擬彈頭而非實彈,透露出大陸在核政策上採取非常謹慎與負責的態度。而時隔44年又一次「準確落入」,在當前混亂時代背景下也有特殊意義。

張軍社說,「這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維護國家主權與領土完整的底氣,也是中國維護地區和世界和平的決心。」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