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台灣不能一味依美 應上兩岸談判桌謀取自身安全   

中共解放軍強化「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2/AD)作戰能力。根據美國國防部《中共軍力發展報告》,至2025年,解放軍海軍總艦艇數量將從現有的340艘成長至400艘,至2027年將在台灣週邊擁有優勢。圖為解放軍東部戰區進行實測演練。圖/取自東部戰區微博
中共解放軍強化「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2/AD)作戰能力。根據美國國防部《中共軍力發展報告》,至2025年,解放軍海軍總艦艇數量將從現有的340艘成長至400艘,至2027年將在台灣週邊擁有優勢。圖為解放軍東部戰區進行實測演練。圖/取自東部戰區微博

劉佩怡/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

 不論是日本、南韓、菲律賓,還是台灣,都有一個相似處,那就是對美國的依賴,只是依賴程度的不同。譬如美日安保條約、美韓、美菲共同防禦條約,這是對美國的安全依賴,尚且還不論對美國市場與產業技術的依賴。而台灣則自「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終止後,美國國會通過「臺灣關係法」取代,並依此提供台灣防禦性武器維護其安全。東亞國家的這種依賴結構自二戰結束之後開始,歷經冷戰而更強化。

  近幾年的國際局勢始終圍繞著美中競爭,即使是俄烏衝突、以哈戰爭,仍離不開美中之間的對抗格局。近期美中的齟齬,是在美國反恐任務逐漸結束後開始。歐巴馬與川普啟動了亞太再平衡政策與印太戰略,但到了2021年美軍結束「自由哨兵行動」,自阿富汗撤軍後,美國印太戰略才獲得落實。不過,此時的共軍已然強化了其「反介入與區域拒止」(A2/AD)作戰能力。根據美國國防部《中共軍力發展報告》,至2025年,解放軍海軍總艦艇數量將從現有的340艘成長至400艘,並將更現代化,配備反艦、防空、反潛感測器與武器,成為可執行多重任務的新一代艦艇,取代老舊艦艇。 

中共海軍即將在台灣周邊佔有優勢 

共軍A2/AD戰略目的在迫使敵人離開或不敢進入特定戰場。目前共軍設定特定戰場有三道防線,即大陸沿海線、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最終於2049年能夠到達太平洋第三島鏈,這便是中共海軍的「藍海戰略」。根據美國前印太戰區司令戴維森(Philip Scot Davidson)的說法,2027年起中共海軍便將在台灣周邊擁有優勢。這也是為何美國將2027年視為中國大陸對台灣採取軍事行動,最有可能的預期日期,或者將這個日期,判斷是這個行動的開始。

 目前美國總統選舉如火如荼,在對外戰略上,川普與賀錦麗最大的差異有二:一是聯盟方式的差異。川普傾向由聯盟國家分擔軍費,賀錦麗依循民主黨的立場,仍強調合作的重要性;二是聯盟的韌性。川普主張美國從國際結構中撤退,退出各種協議,但賀錦麗主張仍留在結構中。目前各國都在觀察,誰將入主白宮,雖然二人有些許差異,但民主與共和兩黨對外戰略仍有高度一致性,那便是高度重視現實主義所強調的「國家利益」。

   其實,東亞各國也有不同的國內聲音與利益考量。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在2021年提出「台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在日本國內其實並未獲得普遍民眾的支持,安倍本人也沒有提出具體的政策內容;前外務大臣林芳正更是回應媒體稱,知道有這個言論,但「不予置評」。 

再看菲律賓的例子。菲律賓因南海島礁與中國大陸衝突不斷,雖然美菲有著「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軍事合作關係,但美國對仁愛礁與近日仙濱暗沙的衝突,仍只停留在呼籲中共克制,以及派出船艦穿越南海,宣示自由航行權,甚至沒有護航菲律賓補給船。美國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中國問題專家藍若思(Elizabeth Freund Larus)甚至判斷美艦「會遠離任何中國海警船艦」。 

美國盤算自己國家利益 差別對待各地與中國的衝突 

就以上研判,美國雖然架構了美中對抗的結構,並且很努力地將各國捲入,強化對中圍堵的力量;但美國本身還是相當務實地衡量,在每一個可能的區域衝突中,美國的利益與其應該扮演的角色。美國嘴上的正義與心裡盤算的利益,頗有差距。

   拜登已明確說明若「台灣有事」,便是採取「烏克蘭模式」;可是,當中菲出現南海上的衝突,美艦只宣示了自由航行權。前些時間,美國國防部監察長報告也指出,去年提供台灣價值3.45億美元的軍備當中,出現「無法使用且包裝不良的設備和彈藥」,或裝備在運送過程中受潮、發霉等狀況;另有5.67億美金的軍武交付進度延宕落後。前有烏克蘭,後有菲律賓的案例,台灣應更審慎地判斷,並確認自己的利益,不應當棋子、不應淪為戰場。台灣當局與其不斷堆高依賴美國的程度,跟著美國搖擺或起舞,不如開門與北京接觸,建立第三、第四,甚至第五軌道,培養好自己的談判隊伍,學習如何上談判桌,在談判桌上而不是在戰場上決定自己的未來。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