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在25日上午8時44分向夏威夷國際水域成功試射一枚東風31AG改進型洲際彈道飛彈,「觀察者網」軍事觀察員王世純29日指出,大陸直到24日晚間才劃定航行警告區(NOTAM),以致於從關島起飛的RC-135S「眼鏡蛇球」飛彈監測機直在當天下午才匆忙趕到大陸臨近海空域。
根據現有的國際慣例,美俄在發射洲際彈道飛彈之前,都要提前至少半年進行通報,由此可見,中美之間的互信甚至遠不及美俄之間。
王世純指出,美方派到大陸海空域偵察飛彈試射的RC-135S在25日凌晨1點,前往渤海方向監測共軍其他方向的動向,主動或被動地錯過了25日早上8點的洲際彈道飛彈試射,這說明美國的監測力量並沒有那麼冗餘,美方瞭解大陸試射飛彈的時間也並沒有他們外交人員說的那麼早。
王世純指出,在取捨之下,這架前往渤海地區觀察共軍新作戰力量的RC-135S或許證明,比起關心能夠飛到美國中西部的洲際彈道飛彈,美軍印太司令部似乎更在意能飛到他們腦袋上的「新質力量」。
王世純還指出,此次試射的洲際飛彈不是共軍更先進的東風41 ,而是東風31A的某種改進型,大陸方面考量到作為共軍第一次全射程洲際彈道飛彈試驗,無論是統帥部,還是火箭軍內都更希望萬事求穩,所以肯定以最成熟穩定的東風31改進型為主;畢竟,在新中國成立75周年、火箭軍成軍9周年的這個時間點,東風-31及其改進型依然是大陸核威懾的中堅。
大陸這次在海南文昌基地試射洲際飛彈,王世純指出,過去,大陸幾乎只能從海南島或廣州方向向東南發射飛彈,隨著近年來海南文昌航太發射基地的投入使用,大陸已積累了大量的海陸聯運大型運載火箭的經驗,能力逐步完善;因此,這次東風-31型飛彈及其運載車輛跨海聯運抵達海南北部,或許就運用了大量陸海聯運長征5型運載火箭的經驗。
王世純指出,來自中原腹地的東風飛彈旅的載車進行「陸海鐵」跨海聯運,最終抵達海南西部一處預設陣地上進行機動發射;這種經歷渡海奔波,在陌生氣候環境下的陌生地域的實彈發射,充分說明了東風-31改進型的機動能力與核反擊可靠性。
王世純從「中共軍號」公布的發射圖片研判,東風-31A的某種改進型飛彈由一輛超重型整體式輪式越野運輸-起豎-發射一體車(TEL)承載,並在海南島西北部某公路旁的林地附近的臨時陣地進行無依托起豎發射。
王世純指出,東風-31AG系列飛彈裝備有和東風26型飛彈類似的大型合成橡膠緩衝墊,雖然軍方公布的飛彈桶的下半部被遮擋得嚴嚴實實,但根據當地人拍攝的圖片可以判斷,該型飛彈的載具還是HTF-5980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