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偉棟專欄】民進黨能夠磨滅臺灣所有的中國元素嗎?

反制民進黨積極去中化,30至50歲的眷三代也投入保存眷村文化的工作中。圖/梁鴻欣攝
反制民進黨積極去中化,30至50歲的眷三代也投入保存眷村文化的工作中。圖/梁鴻欣攝

張偉棟/上海市公共關係研究院研究員

臺灣,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是中國的寶島。 雖然歷史上曾經因為中國經濟和軍事上的落後,她曾經被外國侵略過、殖民過,但這些都改變不了臺灣屬於中國一部分的事實。 但是,今年5月20日賴清德民進黨當局上臺後,不僅拋出「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而且在最近幾個月的施政過程中不斷加快推進「漸進台獨」的腳步。 一方面,加大「倚外謀獨」的力度,不斷與外部反華勢力相勾連、相呼應,企圖否定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試圖將臺灣從中國的版圖中分離出去; 另一方面,則加大「去中國化」的步伐,在各種場合否定臺灣與大陸的聯結。 但是,民進黨能夠磨滅臺灣所有的中國元素嗎?

賴清德用閩南語發表演說,試圖為「台語」正名」。 身兼民進黨主席的總統賴清德,不久前在民進黨的全代會上,竟然全程使用閩南語致辭,這完全是企圖將閩南語推動成為所謂的「臺灣語」。

長期以來,臺灣的「台獨」勢力對於用閩南語取代臺灣目前所稱的「國語」,一直具有非常強烈的企圖。 但是,閩南語僅僅是中國各地方的語言之一,其發源於福建泉州,現分佈的地方主要為閩南和臺灣地區。 臺灣之所以有超過50%的民眾講閩南語,就是因為他們的祖先基本上都是從閩南地區陸續遷徙到臺灣,並在臺灣安家落戶,繁衍生息的。

目前在臺灣居住和生活的閩南人後代,相信他們的祖先在沒有遷徙到臺灣前以及到臺灣後,一定都是講閩南語,並通過閩南語和其他民眾進行交流溝通,成為參與社會生活必要的語言工具。 但是,賴清德此次在民進黨的全代會上全程使用閩南語致辭,其目的已經完全不是為了交流溝通,而是試圖在語言上做台獨文章,將閩南語更名為臺灣語,其險惡用心是搞「文化台獨」,加速「去中國化」。

民進黨當局強化閩南語,同樣試圖為台語正名。 其實,民進黨從其建黨前的黨外運動時期開始,其中的台獨分子就一直想把閩南語作為政治號召和政治識別,企圖通過獨尊閩南語,以此排斥國語和客家話等語言。 他們長期以來無論是在大庭廣眾,還是在政治場所,都以講閩南語為榮,並口口聲聲稱其為所謂的「台語」。。

今年5月賴清德上臺後,民進黨當局的教育主管部門,已經擬將島內行之多年的「閩南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更名為「臺灣台語語言能力認證考試」。 這充分顯示民進黨當局就是要將閩南語正名為台語,併為台獨建構一個虛假的國家意識,以此加速走向台灣獨立。

對此,有臺灣學者為文表示,臺灣當局的教育主管部門企圖將閩南語改名為臺灣台語,顯然又是去中國化的意識作祟。 但是,這種主張並不新鮮,過去每隔幾年就會有民進黨人士提出來。 眾所周知,閩南語本來就是來自福建省的南部,這些人為了去中國化,硬是要將閩南語稱為台語,完全是掩耳盜鈴。

實際上,臺灣同胞所講的閩南語、客家話,和福建、廣東地區民眾所講的閩南語、客家話是一樣的,都是漢語在長期歷史中形成的地域性分支或變體,是由福建、廣東地區的先民遷徙到臺灣的過程中,隨之帶到臺灣地區去並流傳下來的。 民進黨賴清德當局企圖在方言名稱上做政治文章,完全是自欺欺人。

民進黨能夠磨滅臺灣所有的中國元素嗎? 無論是在臺灣北部的基隆還是在南部的墾丁,只要你漫步在寶島東西南北3.56萬平方公里的任何縣市的大街小巷,舉目望去都是中國元素。 在此僅以臺北市為例,我們先不談代表中國偉人孫中山先生的中山路,也不講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忠孝路、仁愛路等,就以中國大陸地名命名的街道和路名,幾乎遍佈所有街道。 打開臺北市的地圖,如果將東北方向的長春路、遼寧路,西北方向的蘭州路、青海路,西南方向的成都路、重慶路,以及東南方向的杭州路、寧波路等的路名只留下地名,那幾乎就是一幅完全複製中國地區分佈的地圖。

據不完全統計悉,臺灣所有縣市用大陸地名命名的路名約有上萬條。 這些中國元素早已深深印刻在廣大民眾的腦海中,是無法抹去的記憶。 可見,無論民進黨當局怎麼折騰,都磨滅不了臺灣社會的中華文化印記,淡化不了臺灣同胞的中華民族意識。 民進黨能夠磨滅臺灣所有的中國元素嗎?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