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全球品牌創新永續協會理事長
在現今社群媒體盛行的時代,政治人物經常透過臉書等平台發表個人意見,這樣的行為卻帶來了許多潛在的問題。作為代表政府的公職人員,政治人物的發言往往被視為政府的政策聲明,這使得他們的「個人」言論變得模糊不清,尤其當這些言論牽涉到國家大事時,更容易引發誤解與爭議。
政治人物在社群媒體上發表言論,雖然看似是一種與民眾直接溝通的有效管道,但由於其身份的特殊性,這些言論很難被單純視為個人意見。以最近行政院長卓榮泰的例子來看,他在處理中央總預算的議題時,選擇在臉書上發表一篇以「餐廳點菜」來比喻朝野僵局的文章。這篇文章表面上是用輕鬆幽默的方式來解釋困境,但實際上卻引發了在野黨的強烈反應,認為這種表述不僅輕描淡寫了重要的預算議題,還容易誤導公眾,使政治議題變得過於簡單化,甚至是戲劇化。
這種情況下,政治人物的言論不應該只是個人情感的抒發,而是直接影響到國家政策的解讀與推動。當一位政治領袖在社群媒體上發表不夠嚴謹或過度比喻化的言論時,這不僅可能造成政策混亂,還會讓公眾對政府的決策透明度產生疑慮。事實上,對於涉及國家重大政策的討論,政府應更傾向於通過正式的新聞稿或記者會來傳遞信息,這樣可以避免將個人意見與政府政策混淆的風險。
社群媒體的特性也使得政治人物的言論容易引發過度解讀和二次傳播。社群媒體的即時性和廣泛傳播能力,使得政治人物的一句輕率之語可能迅速被誇大解釋,甚至被不同的政黨或媒體作為攻擊或支持的材料。例如卓榮泰的「餐廳點菜」比喻被在野黨立委質疑為「小說治國」,認為其過於輕率,並批評政府沒有依法行政。原本可能只是一則想要緩和緊張氣氛的社群發文,卻演變成了朝野之間的攻防戰,進一步惡化了政治對峙。
另一方面,社群媒體固然為政治人物提供了接觸選民的平台,讓他們能夠直接與民眾互動並迅速回應社會議題,但這也對其言論的準確性與責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公共事務的管理者,政治人物應深知其言論的每一句話都可能被視為政府的立場。因此在面對國家重大議題時,倘若僅透過社群媒體發表個人觀點,而不經過正式的政府機制與審慎考量,則可能導致政策消息不對稱,甚至影響國家的治理穩定。
當然這並不是說政治人物應完全避免使用社群媒體。事實上,許多成功的政治人物都充分利用了社群媒體與選民建立更為緊密的關係,分享政府的施政成果或進行政策宣導。但這應該在適當的時機下進行,尤其是當涉及重大國家政策時,應透過更正式、具有法律效力的管道來表達政府的立場,如召開記者會、發布新聞稿或進行國會報告,從而確保消息的權威性和準確性。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