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戰會論壇】鎮疆呼應利劍 「無人戰場」將軍的思維

譚傳毅/台灣國際戰略學會研究員、法國博士

1683年,康熙令施琅率水軍2萬人,戰船230餘艘,進軍澎湖。澎湖被佔領後,鄭氏王朝已無力抵抗清軍,只得投降,結束22年的統治。

1982年4月,阿根廷與英國因福克蘭群島主權問題爆發二戰以後規模最大的海戰,這也是人類最後一次海戰。英國艦隊航行超過萬餘公里,首先搶佔距離福克蘭群島不遠的南喬治亞島,以此為前進基地再登陸福克蘭群島。

從這兩個戰役可以看出,如果兩棲登陸地點距離本土過於遙遠,搶佔一個前進基地是非常重要的。然而,21世紀技術巨幅進步改變了一切,例如無人戰場時代,登陸距離超過萬餘公里的福克蘭群島不敢講,但是,距離大陸僅140公里的澎湖不再是個天塹。

將軍老是打上一場戰爭

解放軍剛結束「聯合利劍-2024B」演習,澎防部(第一作戰區)於10月22到24日例行舉行的「鎮疆」操演實彈射擊訓練,這次更是首度規劃夜間射擊。

無獨有偶,日本與美國於10月23日展開為期10天「利劍」聯合軍事演習,參與人數達4.5萬人。此外,還有40艘艦艇、370架飛機、澳大利亞和加拿大的部分部隊參與,主要演練空軍版的分散式作戰(Agile Combat Employment,ACE)以及兩棲突擊登陸。

很明顯,「鎮疆」演習遙相呼應美日「利劍」演習:第一,澎湖作為盟國空軍分散式作戰的基地之一。第二,澎湖凸顯出未來解放軍武統台灣的首要登陸目標。雖然美日並未邀請國軍參演,但是澎湖作為盟軍遏制中國的後備力量,不言可喻。

還有,基於某些理由,許多軍隊和軍事專家認為澎湖是未來解放軍武統台灣的第一站。我們假設,解放軍武統台灣必然橫渡台灣海峽,然後登陸本島中部;在登陸之前,必然先取澎湖作為前進基地,才能進行兩棲登陸。這是傳統的看法。

然而,時代變了,遠程打擊武器裝備發展,例如中短程彈道導彈、遠程火箭彈系統、大型兩棲登陸載具(兩棲攻擊艦和航母等)、無人載具(各類無人機、無人艇、無人潛航器、人形戰鬥機器人、機器狗等)的出現,我們進入了「無人戰場」的時代。

在「無人戰場」的時代中,無需有人載具的參與,取而代之的是這些無人載具。最多,有人載具在中線提供登陸轉運服務,其餘就讓這些無人載具發揮功能。在這種情形之下,澎湖不再扮演前進基地的角色,卻變成可有可無的雞肋。

試想,在發起兩棲登陸作戰的同時,一個可以被繞過、被炮火壓制、或被無人載具輕易登陸的群島,還有什麼戰略價值呢?既然沒有價值,為何堅守?武器技術進步固然無法改變戰爭本質,但卻可以改變戰爭形態,就像第一次波斯灣戰爭把我們帶進資訊戰爭領域一樣。

我們常說,將軍們老是打上一場戰爭。原因就是將軍們不重視、或不願理解軍事技術進步所帶來的效應。相反的,此次「鎮疆」演習有點像張飛帶兵去江州會合劉備伐吳,還沒出發就因鞭打士卒,被部下張達、范彊殺死。

不自覺「無人戰場」新時代已經降臨,大腦還停留在上世紀兩棲登陸戰之中,就像張飛不識劉備伐吳的重責大任,卻忙著無意義的虐兵(軍演),豈不悲哉?

什麼都是無人的!

我們已經進入AI時代了,同理,AI也明顯的改變了戰爭形態。所謂無人戰場,是指由無人載台在三維空間所構成的戰爭形態,就是以「無人」對抗「有人」的戰爭。有哪位將軍認為自己的大腦勝過AI?相信多數將軍的大腦仍停留在「勞力密集型」作戰思維。

在「腦機接口」作戰形態尚未成為主流之前,AI必然介入軍事,而能夠與AI技術匹配的軍事裝備,非無人載台莫屬;其它還有AI技術下之指揮、管制、通信、計算、情報、監視、偵察、獵殺等領域,這才能形成一個以AI技術為中心的C4ISR體系。

過去我們曾經提過「AI雷達」,它能在受到敵軍電子干擾、欺騙、遮斷的情境之下,能夠自主定位敵軍電子干擾源和敵軍具體位置,除了迅速變頻自保之外,還能為航行值更官提供作戰決策選項。這就是AI。

以AI技術為中心的無人載台例如軍用機器人,是機器和AI相結合的產物。軍用機器人可運用在三維空間,在地面的軍用機器人可以自主行動,其依靠智慧自主導航能力躲避障礙物、並獨力完成各種預定戰鬥任務。數千架無人機升空表演,就是AI控制的小型機器人;把這些空中小型機器人擺在地面,就是戰鬥機器人了。

在空中的軍用機器人是無人機,它是由遙控設備或自備程式控制的無人機,可以一次性或重複使用,並能攜帶各種任務載荷。無人機發展至今,種類和功能繁多,其中以中國跑得最快,包括電子作戰無人機、指管無人機、預警無人機、反輻射無人機、察打一體無人機、通信中繼無人機、火炮校射無人機、特種無人機、誘餌無人機等等。

在水下是水下軍用機器人,又稱無人潛航器。它可自主航行、並攜帶多種感測器、機械設備或武器,適於長時間、大範圍的水下任務。據聞,解放軍在南海布放了1千多個無人偵察潛航器,能夠偵知航經南海的各國潛艦。

在水面是無人水面艇,它是一種無人操作的水面無人艇,主要用於執行危險以及不適於有人船隻執行的任務例如偵察、搜索、探測、排雷、搜救、導航和水文勘察、反潛、兩棲登陸等等。試想,1艘水面無人艇搭載數10個戰鬥機器人和機器狗向沙灘衝鋒,守軍該怎麼辦啊?

如果哪位將軍晚上想到這些無人載台,還睡得安穩嗎?從這個觀點來看,「鎮疆」演習簡直就是多餘的。除了面對美國空軍的分散式作戰還有一點意義之外,在解放軍(無人載台)武統台灣面前啥都不是,更別說黑熊學院鼓吹的40萬「可恃民力」是多麼的荒唐!

結論

在無人戰場條件下將軍們的思維應該是什麼呢?答案也很簡單:以無人AI科技替代有形人力、以反制AI火力取代有形兵力。

從「鎮疆」演習以及黑熊學院的40萬「可恃民力」看來,將軍們大腦想的是人力密集型的游擊戰,而不是無人戰。台灣的國防和未來掌握在這些將軍們的手裡,實在令人擔心。

(國戰會專稿,本文授權梅花媒體集團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