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戰火紛飛的黎巴嫩鋼琴家艾爾巴夏(Abdel Rahman El Bacha),此次來台的曲目安排,似乎深刻反映了當前的地域衝突:演出將以輕盈而平和的巴哈《郭德堡變奏曲》開場,接著是貝多芬掙扎心境的《熱情》,最後以普羅高菲夫二戰期間創作、有「戰爭奏鳴曲」之稱的第七號鋼琴奏鳴曲作結。11月18日艾爾巴夏將於台北國家音樂廳,婉轉地訴說他心中的故事。
儘管生於西洋古典音樂非主流的中東,艾爾巴夏的音樂成就卻遠超其他歐洲同輩。13歲時,他的首場獨奏會便獲得鋼琴大師阿勞(Claudio Arrau)的高度肯定;進入巴黎高等音樂院後,他更是比賽常勝軍:20歲雙摘伊莉莎白鋼琴大賽的首獎及觀眾獎、25歲首張專輯奪得雅克.克羅學院大獎等。此外,其演奏足跡遍布全球,從薩爾茲堡莫札特廳到巴黎的香榭麗舍戲劇院,從柏林愛樂廳到阿姆斯特丹皇家大會堂,幾乎所有國際樂團都與他有過合作,包括柏林愛樂、巴黎管弦樂團等。在50歲時,艾爾巴夏更榮獲「法國藝術及文學勳章」,甚至被黎巴嫩總統授予國家榮耀勳章。然而,儘管看似功成名就,音樂對他而言卻始終是「孩童時期最想念的溫暖」。
成長於黎巴嫩的艾爾巴夏說,「我想念小時候黎巴嫩溫暖的陽光,童年記憶是支持我生命的支柱,也解釋了我對音樂的熱情。我的母親是聲樂家、父親是作曲家,但他們在我3歲時離婚了,我被交由祖母照顧。母親一向支持我當一名音樂家,也教會我許多音樂知識,因此『音樂』對我來說幾乎等同於她溫柔的話語,小時候想念她的時候就會彈鋼琴,也成為我勇往直前的主要動力。」
艾爾巴夏指出:「除了母親,我還將貝多芬視為人生導師,尤其是在我職業生涯的初期。他堅忍不拔的精神不斷激勵我提升自己的音樂性及鋼琴技巧;而貝多芬的音樂對人性展現出的包容,讓我更志於成為一名『有品德』的音樂家。伊夫·納特(Yves Nat,法國上個世紀知名鋼琴家)曾說:『貝多芬的音樂中沒有原罪』,這意味著貝多芬的音樂是直接而坦誠的,沒有誘惑及偏見,是一顆心靈朝向另一顆心靈的呼喚。這些想法逐漸形塑我對音樂詮釋的方向。」
艾爾巴夏說:「詮釋樂曲必須真誠地深入自己的內心,越深入內心,詮釋就越具原創性。『為作曲家服務』是每位鋼琴家必經的道路,尤其是在年輕時的磨練階段。在這個過程中,鋼琴家需要透過大量研究,演奏許多曲目,以真正理解『風格』的含意以及與之對應的各種標準。隨著時間的推移,當你演奏了大量的巴哈、貝多芬、蕭邦,或拉威爾等作曲家的作品後,你會逐漸確立自己的音樂色彩,並在詮釋這些作品時保持『真實自我』。例如,如今的我在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時會運用一些『自由的節奏』,在普羅高菲夫的作品中則展現一種非暴力的『浪漫』,而這一切仍然是在特定風格的框架內進行的。」
對艾爾巴夏而言,學習如何詮釋樂曲,其實是一個找尋自我的過程,他說:「初次接觸一個新作品時,我會清空自己,先不去聽其他藝術家的詮釋,直到找到內心真正的感受為止,這樣每一場音樂會才有它存在的意義,鋼琴家也才能學會與觀眾如何進行有存在感的交流」。
演出資訊
11/18 (一) 19:30國家音樂廳
上善若水-艾爾巴夏2024鋼琴獨奏會
主辦:鵬博藝術
曲目
巴哈:郭德堡變奏曲,BWV 988
J. S. Bach: The Goldberg Variations, BWV 988
─中場休息─
貝多芬:f小調第23號鋼琴奏鳴曲《熱情》,作品57
L. v. Beethoven: Piano Sonata No. 23 in f minor "Appassionata", Op. 57
普羅高菲夫:降B大調第七號奏鳴曲,作品83
S. Prokofiev: Piano Sonata No. 7 in B-flat Major, Op. 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