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恆宇/國防大學退休副教授
中國大陸「神舟19號」載人太空船,已於10月30日凌晨4時27分成功的在酒泉衛星基地發射,執行載人飛行任務。這艘載人太空船是由蔡旭哲、宋令東、王浩澤三名太空人(大陸稱航天員)組成,其中太空人宋令東及王浩澤為首次執行飛行任務的「90後」,而王浩澤是大陸第三位女性太空人。神舟19號載人太空船在起飛8小時後,已在太空中的天宮空間站與天和核心艙完成對接;當太空人進入天和核心艙後,將與神舟18號太空人會合。神舟18號的三位太空人將在11月4日返回地球,結束他們為期半年的光榮任務。
大陸神舟系列太空船的發射,是從1999年開始,當時神舟1號是在該年11月20日完成飛行任務。從神1到神4所執行的均是無人飛行任務。直到2003年10月15日發射的神舟5號,載著太空人楊利偉成功圍繞地球飛行了14圈。神舟5號之行,使中國成為繼俄羅斯(蘇聯)及美國之後,第三個擁有太空飛行發射技術的國家。我們可能說不出幾個美國太空人的名字,但阿姆斯壯我們一定會記得,因為他在1969年7月21日登上了月球。當時他在月球上說出:「我剛才的一小步,是人類歷史的一大步」名言。
從無人飛行任務摸索開始
同樣的道理,楊利偉執行了中國大陸第一次太空載人飛行任務,使十多億中國人刻記在心。楊利偉後來晉升到正軍級職務並官拜少將,也當選了中共17大中央候補委員,並獲選為大陸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這應該都跟神舟5號的航天飛行任務有關。從神舟5號開始執行載人飛行任務後,到現在的神舟19號,除神舟8號又回到無人飛行外,神舟6號及11號均配置2名太空人,其他批次則都配置3位。
大陸的太空人通常都來自解放軍飛行員。這道理很簡單,主要是大陸太空人的各種選拔條件,均與解放軍飛行員一致,只是競爭更大。到現在為止,大陸太空人的選拔共有4次,被選中的太空人多數是解放軍飛行員。但其中也有例外,例如神舟16號的太空人桂海潮,當時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的教授,他在2020年9月被選為第三批太空人。這是因為他的身體素質達到太空人的標準,加上他是大陸航天部門所需要的「太空載荷專家」。
太空人多來自解放軍飛行員
這次執行神舟19號任務的王浩澤,是1990年9月出生的「90後」女性太空人。現年34歲的王浩澤是大陸「東南大學」工程熱物理碩士,在獲得碩士學位後,即進入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工作,擔任該集團的第十一所高級工程師。因此,她跟桂海潮一樣,是以與航太科技相關的專業技術,而被選為太空人。王浩澤在2020年3月正式入選為第三批太空人後,便在次年1月從軍入伍,同時被授以少校軍銜,隔了三年晉升為中校。
能被選為太空人是件很不容易的事,首先必須身體素質好,其他各項條件亦屬頂尖。在太空人的培訓過程中,必須要通過一關又一關的嚴格考驗。在過去的20多年中,只選拔過4批約40多位太空人。有的太空人執行了多次任務,如景海鵬,曾執行過神7、神9、神11、神16太空任務,在太空中總共生活了201天。又如劉洋是大陸的第一位女性太空人,空軍長春飛行學院畢業,2010年5月正式成為中國第二批太空人,執行過神9、神14太空任務,在太空中合計生活了195天。
中國大陸對太空人的「個人太空生活時數」,計算到多少天、多少小時及多少分鐘。從太空人的神舟火箭發射,脫離地球的那一刻算起,直到返回艙落到地球地面那一刻為止。譬如在太空生活最久的景海鵬,他的太空生活時數是201天17小時又1分鐘。為什麼太空人的太空生活時數要細算到多少分鐘?這和每位太空人的權益有緊密關係。以2013年6月發射的神舟10號為例,3位太空人在太空中停留了15天,他們後來所核定的「航天飛行津貼」,是每人90萬元人民幣。
對精神與物質激勵都極為重視
依據解放軍在2013年的法令規定,太空人每一小時的航天飛行津貼是2500元人民幣。所以將太空人每個人的太空實際生活時數,乘以每小時2500元人民幣的航天飛行津貼。算到幾小時又幾分鐘的精細計算方式,係為體現人力資源管理中的激勵原則。相信其後的航天飛行津貼,必定會有數次的調升。由於現在大陸對太空人的航天飛行津貼金額列為機密,致使外界無法瞭解。大陸太空人經培訓後,如能圓滿的執行過1次以上的太空任務,除物質鼓勵之外,還有精神激勵,如提升職務、晉升軍銜、頒發勛章、當選楷模標兵等。
神舟太空船是中國大陸載人航天工程的一種載具。「神舟」這個名稱是在1994年確立,有「神奇的天河之舟」意涵。神舟又與中國的古稱「神州」諧音。神舟載人太空船所體現的航天夢,正在快速的向前推進;《華爾街日報》30日報導,神舟19號是為2030年前讓中國太空人登月計畫做準備。我們期望中國人在2030年以前真的能成功順利登陸月球,這不僅是可望也可及的夢,也是中華民族的驕傲與榮耀。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