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社論】打破觀光壁壘  提升兩岸共同利益

大陸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申請後,首發團逾百名陸客於10月初入境金門,但觀光業者認為,不縮短陸客申請「入金證」時間,難吸引大量陸客。圖/中央社
大陸恢復福建居民赴金門旅遊申請後,首發團逾百名陸客於10月初入境金門,但觀光業者認為,不縮短陸客申請「入金證」時間,難吸引大量陸客。圖/中央社

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兩岸領導人都對恢復觀光旅遊發表重要談話,傳達善意,符合業者及民眾的共同利益與期望,但政治力介入造成「觀光壁壘」,導致兩岸旅遊持續萎縮,如何擺脫政治枷鎖,透過觀光產業突破兩岸人民往來僵局,恢復往日榮景是個重大挑戰,也是改善兩岸關係的契機。

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中宣示,在對等、尊嚴的原則下,以對話取代對抗,交流取代圍堵,進行合作,可以先從重啟雙邊對等的觀光旅遊開始;他緊接著在「台北國際觀光博覽會」表示,觀光是無煙囪工業,政府會以觀光立國來推動觀光產業。

言猶在耳,民進黨政府去年底畫出的來台觀光客1200萬人次大餅不堪一擊,賴政府日前再下修為750萬人次,回到12年前的水準。預估今年出國旅遊人數將高達1750萬人次,因此,觀光人數逆差今年可能高達1000萬人次,觀光貿易逆差直逼新台幣7300億元,均改寫去年創下的542萬人次與4436億元紀錄。

看在業者眼中,只能用一個「慘」字形容,除了地震、颱風等「天災」的藉口外,兩岸敵意螺旋上升,台海安全形勢加速惡化的「人禍」才是問題癥結。

觀光旅遊「慘」業  兩岸同受其害

回顧兩岸旅遊滄桑史,自2008年7月迄今年8月底止,中國大陸團體旅客來台觀光達1433萬餘人次;陸客自由行部分,自2011年6月至今年8月,共有765萬人次。2015年的418萬人次創下了陸客來台最高峰,但自從民進黨再度執政後,兩岸觀光旅遊急轉直下,榮景不再。

2019年大陸以兩岸關係為由,宣布自8月1日起暫停47個城市大陸居民赴台個人旅遊;而2020年以來,民進黨政府以疫情為藉口,禁止大陸居民來台,停止台灣旅行社經營赴大陸旅行團業務,原本互利、互惠的兩岸觀光交流奄奄一息。以去年大陸22.6萬人次來台,與2019年的248萬人次相比,台灣旅遊業者營收頓減1150億元。

中共領導人習近平4月在「馬習二會」中曾表示,「樂見大陸民眾多去祖國寶島看一看」,大陸「國台辦」也配合宣布將採取積極措施,推動包括旅遊在內的兩岸各領域合作。同時民進黨政府也有意停止台灣旅客赴陸旅遊的「禁團令」,賴清德的就職演說又刻意提到重啟觀光旅遊,兩岸相互遞出橄欖枝,似乎開啟了恢復正常觀光旅遊的大門。

不料民進黨政府先以大陸片面改變M503航線為由,繼續維持禁團令,賴清德就任後公開鼓吹「新兩國論」、推動務實台獨路線,中共則以「聯合利劍」圍台軍演反制,只見兩岸堆疊起更深的敵意與仇恨,所謂的善意不過是曇花一現。今天,禁團令依舊存在,大陸雖然開放福建居民前往馬祖、金門旅遊,但台灣行仍是望眼欲穿,龐大的兩岸觀光旅遊商機對業者而言只是海市蜃樓。

COVID-19大流行嚴重打擊全球觀光產業,疫情解除後,各國開放邊境,都使出渾身解術全力恢復觀光業,唯獨兩岸背道而馳。不容否認的是,大陸遊客仍是非常嚮往來台,若兩岸恢復正常觀光旅遊,受惠最大的一方將是台灣;觀光當局與民間業者也都心知肚明,無論祭出多少優惠措施來吸引西方國家或東南亞的遊客,都無法填補陸客不來的缺口。

賴清德政府依然抱持「抗中保台」、「逢中必反」教條,排斥兩岸正常交流溝通,如陸委會就以大陸的「懲治台獨22條」為由,警告前往大陸風險很高,又調升中國大陸及香港澳門旅遊警示為「橙色」燈號,建議國人避免非必要旅行,兩岸觀光旅遊及從業人員的福祉淪為民進黨反中、仇中的祭品。

目前兩岸陷入永無止境的相互指責惡性循環中,陸委會批判中共不開放大陸人民來台,中共則反控台灣拒絕發給大陸居民入出境許可證,以及拒絕取消禁團令。大陸國台辦發言人朱鳳蓮近日再度喊話,呼籲正視台灣旅遊業者和基層民眾關切,取消對兩岸人員往來和交流合作的阻撓禁限。

兩岸旅遊未破局  仍可創造雙贏結局

弔詭的是,兩岸在檯面上針鋒相對,沒有退讓、妥協的空間,但又不願片面宣布全面禁止雙方雙向旅遊,代表了兩岸對此一議題並沒有完全破局。假如雙方願意將政治意識形態擺一邊,停止仇視對方為敵人,仍有可能打破僵局,重開觀光大門,一切維繫於兩岸政治領袖的智慧與格局。

以現實面來看,民間觀光旅遊並不涉及國家安全,卻可創造兩岸更大共同利益,嘉惠龐大相關業者與民眾,同時可透過交流溝通消弭兩岸敵意,絕對是雙贏的結局。國民黨智庫「國政基金會」建言:兩岸和平共處、修正限縮陸客政策、成立觀光研訓院、召開觀光國是會議,就為恢復兩岸觀光旅遊,重振台灣光觀產業鋪陳了一條可行道路。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