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商務部9日警告,正在進一步研究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ECFA)對台關稅減讓的早收清單,範圍將擴及農漁、機械、汽車零件與紡織產品;對此,台灣三個對中部門陸委會、經濟部、經貿談判辦公室異口同聲批「中國介選」,但並未提出任何具體應對之策。
大陸商務部警告將擴大貿易制裁範圍後,第一時間,經濟部發新聞稿批,「此刻正值我方大選之前,介入選舉、影響台灣的政治動機更加明顯」;陸委會則稱,「中共再多的介選舉措完全無法撼動台灣民主選舉制度」;經貿辦則稱,「中國應立即停止藉經濟脅迫操弄介選」。
至於我方的具體回應,經濟部說,兩岸雙方都是WTO會員,貿易議題本就應該在WTO架構下協商,而我方從不迴避在WTO下協商;陸委會說,有關兩岸貨品貿易爭議問題,我方已多次提議,願在既有架構(即「兩岸經濟合作委員會」)下與陸方協商;經貿辦則說,兩岸同屬WTO會員,相關貿易問題均可依WTO機制與相關規範有效處理。
蔡政府應付中方貿易制裁被質疑「打假球」的主要原因,是只在「技術性貿易障礙」(TBT)委員會會議提出特定貿易關切,要求中方與我方進行技術性諮商,在中方拒絕與我方接觸後,就沒有進一步動作,例如轉向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dy,簡稱DSB),啟動爭端解決機制。
經濟部還是一如既往地表示,我方已經降低對中國的貿易依賴並分散市場;經濟部稱,2023年台灣對中出口持續降低到35%,是21年來的新低,但同時對美國出口翻倍成長,對歐盟及新南向國家等區域出口也顯著增加。
經濟部還指出,2023年早收清單項目出口中國的金額,本就已降低到約150億美金,跟ECFA生效之前相近;跟2010年相比,2023年1-11月時,紡織業對中國的出口已從35%減半為17%,機械業也下降11個百分點成為24.5%,汽車零組件業也從11.4%降到6.8%,市場主要轉移到歐美、印度、越南及新南向市場。
由於「成功」分散市場,經濟部稱,台灣因此仍能維持連續三年出口突破4300億美元的成果。
經濟部貿易署9日還發新聞稿稱,2023年出口再突破4300億美元,順差805.6億創紀錄,「凸顯回台投資成效」;但從財政部關務署的統計卻可以發現,2023年1至11月,台灣對中國(含香港)的貿易順差是728.5億美元,換言之, 若去掉對中貿易順差,台灣2023年的貿易順差就只有77億美元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