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2條海底電纜突然遭截斷 歐洲6國外長聯合譴責俄羅斯

波羅的海海底光纖電纜斷裂,相關國家搶修中。圖/取自CRUX官方《YouTube》頻道
波羅的海海底光纖電纜斷裂,相關國家搶修中。圖/取自CRUX官方《YouTube》頻道

繼2022年北溪天然氣管道發生爆炸事件後,北歐波羅的海海底又發生事故,2條海底通訊電纜周日至周一(17、18日)間突然通訊中斷,初步研判是因「外力作用」斷裂,具體原因仍在調查中。

綜合《France 24》、《德國之聲》(DW)與路透報導,包括英、法、德、義、西班牙與波蘭外長周二(19日)發表共同聲明,譴責俄羅斯危害歐洲基礎設施的安全,「莫斯科當局針對北約(NATO)與歐盟(EU)的複合戰爭行為,已經在種類與規模上達到史無前例的高峰,造成嚴重的安全風險」,各國承諾將致力維護強大的北約。

當地時間周一稍早,芬蘭國營科技公司Cinia指出,連接首都赫爾辛基和德國羅斯托克(Rostock)的「C-Lion1」海底電纜因「不明原因」斷裂,該海纜承載的部分數據業務停擺。Cinia表示,海纜斷裂地點位於瑞典海域,並非往來船隻密集的地區,斷裂時間估計是在周一凌晨,所以「很有可能是因為外力作用斷裂」,可能是「拖網漁船或者船錨」拉扯導致。該公司還強調,暫時還沒有訊息顯示系蓄意破壞,正在和芬蘭當局相關部門合作調查事件原因。

德國與芬蘭外交部隨即也發表聲明,並未直接指出海纜斷裂的可能原因,但強調「此類事件會立刻引起外界對蓄意破壞的懷疑,這充分說明了我們這個時代的動蕩」,「歐洲的安全不僅受到俄烏戰爭的威脅,還要面對惡意勢力使用的混合戰爭手段。保衛我們的共同關鍵基礎設施社會安全和抵禦能力至關重要」。

發生斷裂的C-Lion 1海纜位置圖。圖/取自Across The Line《推特》

發生斷裂的C-Lion 1海纜位置圖。圖/取自Across The Line《推特》

羅斯托克和赫爾辛基之間的「C-Lion1海纜」全長1173公里,負責傳送北歐與中歐各數據中心間的大量資訊。Cinia公司表示,為修復電纜需要從法國派船,工程大約需要2個星期。芬蘭交通與通信局網路安全中心主任貝爾斯壯(Samuli Bergstrom)強調,網路并未受到此次海纜斷裂事件的影響,「因為芬蘭有許多條海纜與外界相連,一條線路故障不至於造成太大損害」。周一另一條連通瑞典與立陶宛的海底電纜也發生類似狀況。這使人立即想起先前有俄國「貨輪」拖斷海底電纜的行為。

德國國防部長皮斯托利斯(Boris Pistorius)周二(19日)在布魯塞爾與歐盟國防部長舉行會議前表示,波羅的海兩條海底光纖通訊電纜被切斷「必須被視為破壞行為」,儘管目前尚無法確認該負責的是誰,「沒有人相信這些電纜是意外被切斷的。在不知道具體由誰發起的情況下,我們必須聲明這是一次『混合』行動,必須在不確定的情況下假設這是破壞行為」。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也認為,兩條電纜遭切斷「不可能是偶發事件,而是複合式的破壞行為」,「我們在德國也遭遇類似的複合攻擊,包括網路入侵、基礎設施遭到偵查監控、郵包在貨機上突然爆炸。而這次是芬蘭與德國的資訊傳輸電纜,還可能影響到瑞典」。

波蘭外長席科斯基(Radosław Sikorski)周二也警告,如果俄國不停止進行破壞行為,波蘭將關閉更多俄國駐波蘭領事館。瑞典民防部長博林(Carl-Oskar Bohlin)表示:「先弄清楚為什麼我們在波羅的海有2條電纜無法使用,這一點至關重要」。

最近波羅的海已經發生過多起海底天然氣管道、海底電纜受損事件。其中,愛沙尼亞與芬蘭間的一條光纜,很有可能是被一艘中國香港籍貨船的拖錨損毀,但調查人員仍無法確定是否為蓄意破壞。芬蘭與中國過去一年中一直在就此事進行會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芬蘭總統尼尼斯托(Saul Niinisto)曾在今年1月為這起事件進行電話會議。

延伸閱讀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