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場戰爭改變了敘利亞的命運 未來何去何從仍難預料

敘利亞反抗軍在短短一周內以驚人速度推進,但敘利亞的未來何去何從難以預料。圖/翻攝自NBC News YouTube頻道
敘利亞反抗軍在短短一周內以驚人速度推進,但敘利亞的未來何去何從難以預料。圖/翻攝自NBC News YouTube頻道

敘利亞反抗軍在短短一周內以驚人速度推進,最終將阿塞德(Bashar al-Assad)政權被逼到絕境。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分析,這是兩場戰爭所導致的意外結果,一場是近在咫尺的黎巴嫩衝突,另一場是距離遙遠的俄烏戰爭。這兩場戰爭讓敘利亞政權失去真主黨和克里姆林宮的有力支持。然而美國的重要盟友如今也不得不面對一支崛起的伊斯蘭勢力,這股勢力已控制敘利亞的多數地區。敘利亞的命運雖因兩場戰爭而巨變,未來何去何從難以預料。

CNN分析,過去20年來,敘利亞消耗大量國際社會的外交資源。因此,這周出現的劇變,彷彿是一場突如其來的轉折。自伊拉克戰爭以來,美國一直難以制定一項能平衡其盟友需求的敘利亞政策,這些盟友包括以色列、約旦、土耳其,以及偶爾合作的夥伴如伊拉克和黎巴嫩。

敘利亞一直是該地區重要的地理與戰略「關鍵聯結點」,敘利亞既是伊拉克石油通往地中海的交通路線,又是連接伊拉克與伊朗的什葉派人口,並將他們與黎巴嫩什葉派社群聯繫起來的橋樑。同時,敘利亞還是土耳其與約旦沙漠地區之間的重要樞紐。美國前總統小布希(George W. Bush)將其列入「邪惡軸心國」;歐巴馬(Barack Obama)則不願涉入,生怕將情勢變得更糟;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Donald Trump)僅進行過一次短暫的轟炸行動。

這個國家數十年來一直處於殘酷獨裁的鐵腕統治之下。哈馬(Hama)、霍姆斯(Homs)、大馬士革(Damascus)這些地名一夕之間再次登上新聞,既因為政權的迅速垮台,也因其與敘利亞最可怕的歷史密不可分。例如1982年哈馬的大屠殺,導致2萬人喪生;2012年霍姆斯的圍城與飢荒;以及2013年大馬士革附近古塔(Ghouta)地區使用沙林毒氣殺害藏匿在地下室的兒童。2014至2017年的伊斯蘭國ISIS勢力壓迫,敘利亞的種種苦難似乎已達極限。然而,本周敘利亞的解放為這些傷痛帶來難以預測的後果,同時也伴隨著諸多隱憂。

敘利亞總統阿塞德(Bashar al-Assad)命運的急劇轉變,其實並非源於敘利亞本土,而是來自中東的南貝魯特(Beirut)與歐陸的烏克蘭頓涅茨克(Donetsk)。在缺乏俄羅斯空軍和伊朗代理武裝組織真主黨(Hezbollah)的支持,阿塞德最終被逼到絕境瞬間垮台。

以色列對真主黨兩個月殘酷卻有效的戰爭,可能並未將影響阿塞德政權列為考量,但可能無意中決定他的命運。同樣地,俄羅斯在34個月前入侵烏克蘭,可能未仔細衡量此行動會使莫斯科在中東的盟友支持上捉襟見肘。但這場消耗戰讓俄國在協助阿塞德方面「力不從心」。而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Sergei Lavrov)的回應則顯得蒼白無力,他表示:「未來會如何,我無法預測。我們的職責並非猜測。」這些說法不像是堅定可靠的保證,更像是一個區域大國看著手中的平衡被打破。

伊朗的行動能力在過去6個月裡受到嚴重壓制,與以色列的戰爭從暗中交鋒發展為高風險但效果有限的遠程飛彈攻擊。其主要代理勢力真主黨因呼叫器連環爆、高層遭暗殺,到以色列幾周以來的激烈空襲受到重創。德黑蘭的支持承諾目前僅止於發表與盟國的聯合聲明,呼籲「共同行動對抗」叛軍。

當既有的區域力量突然失去行動能力時,通常會帶來重大風險。然而,這一次的機會被北約成員國土耳其逮住。土耳其自2012年以來收容超過300萬敘利亞難民,並一直面對由美國訓練和武裝的敘利亞民主力量(SDF)在其邊界形成的挑戰。

土耳其總統艾爾段(Recep Tayyip Erdoğan)近期的言論表明,土耳其對沙姆解放組織(HTS)提供某種形式的支援,這次沙姆解放組織的攻勢顯然是經過詳細計劃的軍事行動。沙姆解放組織的領導階層起初與基地組織有關,後來認為ISIS過於極端,現在試圖表現得更為溫和。土耳其似乎為其提供了支持與裝備,並希望藉此進一步緩解敘利亞的混亂局勢,以實現自身的利益目標。

敘利亞快速且劇烈的變化可能會帶來穩定,但過去13年的殘酷歷史也證明,和平依然遙不可及,苦難依然可能深化。這場變局是否真能帶來新的秩序,仍需時間檢驗。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