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南韓總統尹錫悅7日躲過國會彈劾案,在野黨將在11日發動第二次彈劾表決,尹錫悅垮台只是時間問題,南韓大開民主倒車,國內政治危機效應快速擴散,美國一手打造的印太戰略及民主聯盟可能鬆動;再加上川普2.0的不可預測性,全球地緣政治醞釀結構性轉變,這也將是民進黨政府無法迴避的挑戰。
尹錫悅政府已喪失合法性與合理性,連同黨的「國民力量黨」黨魁韓東勳都公開表示,在辭職總統職位前,尹錫悅不會參與包括外交在內的國家事務。即使如此,也無法平息要求他立刻下台的憤怒呼聲,南韓政治進入黑暗期,美國最堅定的支持者一夕之間成為區域最不穩定因素,這是美國外交政策設計者始料不及的巨變。
尹錫悅就任總統2年半以來,第一夫人接受餽贈、炒股、干政,內閣閣員醜聞不斷,處於「朝小野大」的尹錫悅處處受到國會掣肘,低於20%的支持度說明了他的政權已搖搖欲墜,唯一的支撐力量就是對外關係,特別是美國的信任與支持,但他鋌而走險宣布實施戒嚴摧毀了最後一根支柱。
檢察官出身的尹錫悅支持與美國結為盟邦,主張改善與日本長期以來的摩擦,懷疑中國的影響力,對美國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南韓領袖。尹錫悅去年3月在白宮國宴獻唱一曲「美國派」得到拜登總統激賞,也是向美國交心,表達效忠與支持之意。
由拜登主導的美、日、韓三邊峰會去年4月在大衛營舉行,會後發表「大衛營精神」聯合聲明,宣示印太地區將進入「新紀元」,美日韓三邊「新同盟」被視為是拜登政府最大的外交成效。今年4月第三屆「民主峰會」選在首爾舉行,更是給足了尹錫悅面子,再確認南韓是全球民主化的典範。
南韓戒嚴風暴 顛覆美國印太佈局
東京與華府希望尹錫悅能撐到2027年5年任期屆滿,可以進一步落實「大衛營藍圖」,使三邊聯盟制度化,但川普重返白宮、現在南韓又出現毀滅性政治災難,無論美韓雙邊關係、美日韓三邊聯盟、甚至印太局勢都將因此顛覆。
只有6小時的史上最短戒嚴對韓國外交已造成後遺症,瑞典總理克里斯特森取消韓國的國是訪問,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也取消在卸任前的韓國之行,美韓之間的核子諮商會議也喊卡。尹錫悅的僵硬意識形態,經常口不遮攔發表極端性談話,強硬應對北韓與中國壓力,迎合美國堅定支持烏克蘭,原本就不受到韓國人民歡迎,繼任者恐難繼續一面倒的「親美和日」路線。
美韓雙邊關係、美日韓三邊同盟合作都被界定為分享價值的民主防衛,也是拜登政府印太戰略及建構反中聯盟的最重要後盾,尹錫悅的暴衝使美韓同盟面臨數十年來最嚴酷考驗。特別是川普對派駐2萬8千多名美軍協防韓國早生不滿,認為南韓每年應分擔100億美元,而非目前規劃的11億美元,戒嚴令事件恰好給未來川普政府縮小、降低安全承諾的藉口。
尹錫悅的殞落 民進黨的明鏡
台灣與南韓情況不宜類比,但兩者之間太多相似之處,如賴清德與尹錫悅的國內政治處境與外交思維幾乎雷同,同處政治「雙少數」劣勢,極端親美反中(反北韓),剛愎自用的個人色彩,國安團隊鷹派當道,將安全維繫在美國主導的民主聯盟機制,也難怪戒嚴風暴讓民進黨第一時間以為撿到槍,鬧出國際大笑話。
民進黨立院黨團居然發文指責國民黨、民眾黨就跟南韓的在野黨一樣,癱瘓國會、癱瘓議事,似乎高度認同、肯定尹錫悅的驚世之舉,等看清韓國舉國怒吼,國際社會強烈譴責,才匆匆下架貼文,但已陷入「賴清德挺戒嚴」、「民進黨挺戒嚴」、「台灣民主蒙羞」的爭議中。
民進黨硬拗國民黨混淆視聽,刻意轉移焦點,賴清德總統本人也出面表示,台灣民主絕對不會走回頭路,但民進黨顯然只會口水戰,無法體察問題的嚴重性。很可能執政的韓國在野「共同民主黨」黨魁李在明曾表示,台海問題「與韓國無關」,韓國應避免介入中共與台灣的衝突,他也批評尹錫悅過於傾向美國,導致韓中關係惡化。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表示,尹錫悅閃電戒嚴事件在華府敲下警鐘,賴清德政府卻依然高調談論價值外交,迷信以美國為核心的抗中聯盟,甚至天真以為南韓政治風暴可做為台灣內部政黨鬥爭工具,不禁令人擔憂賴政府國安團隊是否有能力因應區域地緣政治變局及維護台海和平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