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劉德華為朱元璋燒磚 650年前「燒磚人夫」為證

南京城牆博物館裡有6塊著名的「劉德華」磚。圖/取自陝視新聞微博
南京城牆博物館裡有6塊著名的「劉德華」磚。圖/取自陝視新聞微博

650年前,劉德華為朱元璋造磚以修建應天城,這不是穿越劇,這是鐵一般的史實。

據陝視新聞1月20日報導,南京城牆博物館裡有著名的「劉德華」磚。朱元璋建築定都應天(即今日南京),建城的時候,動員了當時江南幾百萬軍民一起造城牆磚。為保證品質,每一塊城牆磚上都有刻上姓名,確定這塊磚可以追溯到原先的製作者與源頭。「劉德華」就是當時給應天城造磚的一位普通人。

這塊磚上的一側銘文寫到:瑞州府提調官通判程益司吏艾誠 上高縣提調官縣丞呂翊司吏趙用賓。另一側銘文:總甲黃原亨 甲首劉德華 小甲簡文華 窯匠晏文三 造磚人夫劉德華。

南京城牆博物館清晰收錄了明代城牆的歷史過往。圖/取自陝視新聞微博

南京城牆博物館清晰收錄了明代城牆的歷史過往。圖/取自陝視新聞微博

從銘文可以知道,當年造磚人正是「劉德華」,他是明初瑞州府上高縣人,在城磚燒製中既扮演了「甲首」的角色,又是「燒磚人夫」。

「甲首」是明城磚燒製中的農村基層組織管理者,在其名下轄若干「小甲」;「燒磚人夫」又稱「造磚人」「人夫」「人戶」,是直接參與燒製城磚工役的普通百姓,他們要承擔取土、過篩、攪拌泥土、裝坯、制印、晾乾、裝窯等繁重的體力勞動,是明城磚責任人中最底層的勞動者。

目前已經找到了6塊「劉德華」造的城牆磚,也成了南京博物館中的「頂流」。這個「劉德華」雖然不是天王巨星「華仔」,卻是同名的明代造磚「人夫劉德華」。

極目新聞指出,江蘇南京城牆博物館內展出的九級責任制銘文城磚,也反映了中國古代的「物勒工名」制度。意指製造者要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器物上面,以方便管理者檢驗產品品質。「物勒工名」制度是中國最早的問責制,起源很早,是古代建築、產品品質的重要保障。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