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全球品牌創新永續協會理事長
美國政治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動盪。隨著川普再次入主白宮,行政部門內部的權力爭奪迅速升級,並出現兩股明顯的勢力,一方是有組織、有計劃的保守派智庫與官僚體系改革者,另一方則是特斯拉與X(前Twitter)老闆馬斯克所領導的「政府效率部」(Department of Government Efficiency,簡稱DOGE)行動派。他們的手法雖然各異,但共同點在於挑戰傳統體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方式改變美國政府的運作模式。這樣的變革究竟是改革,還是類似政變,仍有待歷史評斷。
兩股勢力殊途同歸 挑戰傳統體制
「駭客」(hacker)一詞代表快速、果斷且不受傳統規則約束的行動方式,馬斯克正以這種方式改造美國政府。作為DOGE的負責人,他帶領一群年輕駭客,透過一系列行政命令與權力運作手法,直接取得敏感的政府數據,並對聯邦政府的各個機構進行大刀闊斧改革。他的目標顯然是透過強行精簡政府機構,降低聯邦人員編制,並重新分配資源,使政府更符合「效能至上」的理念。
DOGE的作法已對美國政府產生實質影響,例如美國國際開發署(USAID)在遭受幾乎全面的資金凍結後,被迫關閉總部並大幅裁員。財政部支付系統的部分權限已交由DOGE成員處理,而這些人員並非經過國會認證的正式公務員。根據報導,DOGE成員在未經充分安全審查的情況下進入政府機構,導致政府內部的安全與保密機制受到嚴重挑戰。這些舉動使得國會民主黨人,以及部分共和黨人,紛紛警告這可能構成憲政危機。
馬斯克的行動並不只是一次毫無計畫的即興表演,從他收購推特(現X)後的經營模式可以看出,他擅長透過「迅速行動、先破壞再調整」的方式來重塑組織。他希望以類似方式運作政府,強迫無效率的官僚體系自動崩解,讓更具生產力的機制填補真空,但這種策略是否適用於聯邦政府,尚有待觀察。
馬斯克擅長破壞再調整 保守派深思熟慮
與馬斯克的即興戰略不同,以「Project 2025」為代表的保守派團體則顯得更為深思熟慮。這項計畫由一群保守派智庫和川普政府前後任官員組成,目標是利用行政權力重塑美國政府,使其更加符合保守派的政策取向。
相較於DOGE的激進做法,Project 2025更具戰略性。他們的模式並非簡單的削減人員或取消機構,而是透過法律與行政手段逐步重構聯邦政府的架構,例如改變政府部門的核心職能、限制國會監督權限,以及重新分配資源,使聯邦政府更加傾向保守派的政策願景。
這場改革並未只停留在政策與機構層面,而是進一步影響到聯邦公務員的心理狀態。多位匿名的聯邦員工向媒體透露,川普政府的各種措施讓他們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甚至形容自己正遭受「心理戰」攻擊。許多機構內部開始出現監控與密報文化,部分員工甚至被要求舉報涉及「多元化、公平與包容」相關工作的同事。
此外政府高層頻繁發布「延遲辭職」(deferred resignation)方案,允許聯邦員工領取遣散費以換取辭職。這種做法讓許多公務員感到被迫離開,而非自願離職。EPA(環保署)的一封內部信函甚至直接警告,所有服務年資未滿一年的員工可隨時被解僱。這種戰略顯然旨在迅速降低政府規模,並創造一個更加服從行政權力的公務體系。
這場變革的核心問題在於行政部門是否有權如此迅速且激進地改變政府架構,而無須經過國會或司法機構的監督。參議院少數黨領袖舒默形容DOGE是一個「影子政府」,並警告若不加以遏制,接下來可能會波及美國郵政、國稅局乃至社會安全管理局等機構。
行政部門能否不經國會監督 改變政府架構
同時川普政府利用行政命令與機構內部調整來繞過國會,導致許多政策變更未經正式立法程序。許多民主黨議員指出,川普和馬斯克正在「單方面改造政府」,這已經超越了憲法所允許的行政權力範圍,甚至可能構成違憲行為。
美國政府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但這場變革究竟是必要的改革,還是行政權力的過度擴張?馬斯克的「駭客式」行動可能確實提高了一定的行政效率,但同時也帶來了資訊安全、機構合法性與行政透明度的問題。而美國的憲政體制能否承受住考驗,將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