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筆室/梅花媒體集團
日本首相石破茂帶著厚禮千里迢迢飛到華府,川普總統給足了面子,但並未照單全收,不排除對日本進口課徵關稅的可能性;反觀台灣面對川普2.0的必然衝擊,民進黨政府竟然空轉3個月,川普下週即將發動最新一波關稅戰,情勢逼人,執政當局已沒有迴避空間,如何引領避險將是嚴峻考驗。
去年11月川普贏得總統大選後,石破茂處心積慮,試圖依循前首相「安倍模式」先發制人,爭取在川普就職前就能見面博感情,雖然未能如願,緊接著在以色列總理納坦雅胡之後,成為川普就任後第二位訪問華府的外國元首也算差強人意,有助於強化美日關係,提振石破茂的國內聲望與地位。
從會後發表的聯合聲明分析,石破茂似乎滿載而歸,但多數內容是在重申拜登總統時期的既有政治承諾;追求美日關係的「黃金年代」,硬蹭川普就職演說的開啟美國黃金年代,顯得華而不實。而川普掌握石破「求見」的優勢地位,加上一貫「美國優先」的強勢作風,則是面子、裡子雙贏。
禮遇石破茂 川普裡外雙贏
石破茂與川普有各自「政治議程」,石破強調日本安全、印太區域開放自由、以及美日聯手防止中共運用武力或脅迫片面改變東海、台海現狀,也得到川普「堅定不移」的承諾。他同時希望川普的關稅戰能對日本網開一面,為此他開出了國防預算於2027年增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的2%,以及對美國投資增加到1兆美元的支票。而川普的首要目標在於削減美國貿易赤字、增加外國直接投資,促進美國「再工業化」,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使美國再次偉大。
在實際互動中,川普對石破茂讚譽有加,肯定他「非常堅強」,是位非常稱職、了不起的首相,但在實質問題上,沒有做出重大讓步,川普依舊反對日本製鐵 (Nippon Steel) 收購美國鋼鐵公司,強調美國需要真正的投資,而非併購,石破茂只能附合川普的立場。
對於解決貿易逆差問題,川普提出「平等、互惠」的「對等關稅」概念,取代現有的「固定稅率」,徹底顛覆國際貿易中的「最惠國待遇」原則,他並將於下週宣布新關稅措施,不排除日本為目標的可能性。
針對美日峰會,國際媒體報導聚焦川普關於投資與關稅的談話,而非聯合聲明中的政治外交文字,而我總統府與外交部只是針對聲明中兩國領袖以具體行動,展現對台海和平穩定、台灣參與國際事務的堅定支持,反對任何以武力或脅迫等方式片面改變現狀,表達誠摯感謝,完全忽視、或刻意迴避了迫在眉睫的關稅、投資、貿易問題。
美祭對等關稅 台灣恐中槍
在美國總統大選期間被視為共和黨策略寶典的「2025計畫」首先揭櫫對等關稅概念,目標就是大幅削減美國創紀錄的1.2兆美元貿易逆差,根據美國「統計局」的最新數據,台灣去年對美貿易順差高達739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美國的第六大貿易逆差國,根據川普的「其他國家向美國收費,美國也要向他們收費」邏輯,台灣被列入課徵關稅名單並不令人感到意外。
石破茂在美國大選確定後就針對川普2.0策定應變計畫,並親自出馬努力扭轉不利形勢,反觀台灣領導階層以不變應萬變,經濟部長郭智輝在川普石破茂會後還老神在在表示,日本的積極溝通是很好的例子,經濟部會參考,「我們都有在做準備」,殊不知過兩天就是攤牌時刻了。
經濟部直到最近才派次長前往美國說明,不但層級不夠,無法處理美台貿易逆差的全面性、結構性問題,即使在半導體部份也不具說服力。經濟部到目前仍停留在「美國設計、台灣代工」台美雙贏的迷思中,但川普要求的是台灣半導體產業在不接受補貼情況之下,到美國投資設廠,也就是將供應鏈、產業鏈轉移到美國,降低對台灣的依賴度,勢必帶來台灣產業空洞化的負面影響。
若參考石破茂模式,實力與國際地位都不如日本的台灣早在去年11月初川普當選之後,就應未雨綢繆,特別是針對川普最在意的貿易逆差問題尋求解套,其中台灣半導體產業的優勢地位是可充分利用的籌碼,但賴政府因循怠惰,現在面臨川普高喊徵收對等關稅,損害將由全民概括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