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2月7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於華府舉行首次峰會後,在共同記者會上宣布,他預告將在近期公布針對多國實施的「對等關稅」措施,確保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能夠得到平等對待。儘管川普未直接透露具體受影響的國家,但根據道瓊子公司「市場觀察」網站報導,這些國家可能包括中國大陸、印度和台灣等對美享有較大貿易順差的國家。
這一聲明不僅再次點燃了國際貿易戰的導火線,也讓全球市場陷入不安情緒之中。特別是對於台灣這樣高度依賴出口的經濟體而言,川普所提出的「對等關稅」政策無疑是一記重磅炸彈,尤其是針對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龍頭——台積電(TSMC),其影響更是不可小覷。
面對關稅風暴,我國經濟部長郭智輝表示,已派出次長等高層官員,前往美國華府,與川普周邊人士溝通;郭智輝同時認為,日本的積極溝通是很好的例子,經濟部會參考,「我們都有在做準備」。只是,經濟部部長不出馬,僅派出一個次長前往美國溝通,又能見到川普政府什麼樣的層級 ? 恐怕不濟於事。
本文將深入探討川普政府關稅政策對台積電的具體影響,並分析其在全球供應鏈調整中所面臨的挑戰與機遇。
在川普擔任美國總統期間,其所推行的一系列對外經濟政策,特別是針對中國大陸的高額關稅措施,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無疑成為這場貿易戰中的焦點之一。
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指出,川普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不僅直接打擊了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業發展,也間接對台積電造成了不小的壓力。例如,根據外媒 Phonearena 近日引用市場人士的說法表示,台積電正考慮將晶片生產價格提高高達 15%,這與最初提出的 5% 的增幅相去甚遠。這一舉措被外界視為是為了應對美中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及原材料成本上漲的雙重挑戰。然而,對於台積電來說,這只是冰山一角。
面對川普政府施加的巨大壓力,台積電不得不重新審視其在全球市場上的定位與策略。一方面,台積電依賴於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必須考慮到美國政府可能採取的進一步制裁措施。這種情況下,台積電似乎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局面。
據悉,川普政府曾向台積電提出兩大要求:一是停止為特定中國大陸客戶提供服務;二是將部分產能轉移到美國本土進行生產。這些要求雖然看似合理,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因為這不僅涉及到技術轉移問題,還需要考慮到人力資源、物流成本等多方面因素。
此外,川普曾於2023年6月的競選影片中重申他支持互惠貿易措施,若印度、中國大陸或任何國家對美製商品課100%或200%關稅,「那我們將對他們課一模一樣的關稅」,以牙還牙,以關稅還關稅。此舉引發市場震驚,尤其是台積電這樣的關鍵企業,可能成為主要目標。
面對如此嚴峻的外部環境,台積電並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案。首先,公司計劃通過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來增強競爭力,並努力開拓新的市場空間。其次,台積電也在考慮與其他國家或地區建立更緊密的合作關係,以分散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當前面臨著諸多困難,但專家普遍認為,只要能夠妥善處理好與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台積電仍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保持行業領先地位。畢竟,作為全球半導體產業鏈中不可或缺的一環,台積電所擁有的技術優勢和市場比重是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輕易取代的。
此外,台積電還積極響應市場需求,進行產品線的擴展與創新。根據最新消息,台積電正在考慮將其在中國大陸的業務進行一定程度的收縮,並將更多的資源投入到美國和其他國際市場。這一系列舉措顯示出台積電正在積極適應全球經貿環境的變化,並努力尋找新的發展機遇。
在這樣的背景下,台積電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來自美國政府的壓力,要求其斷絕與中國大陸企業的合作;另一方面則是全球半導體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為了應對這些挑戰,台積電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大研發投入、拓展海外市場以及提升生產效率等。
據了解,台積電已經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座新的晶圓廠,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這座工廠不僅將幫助台積電更好地滿足北美市場的需求,同時也有助於緩解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然而,這樣的大規模投資也意味著台積電需要承擔更高的經營成本和管理風險。
此外,隨著全球半導體產業鏈的逐步調整,台積電也在積極探索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合作機會。例如,台積電已經與日本政府達成協議,在當地設立研發中心,專注於下一代半導體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這些合作項目不僅有助於提升台積電的技術實力,還可以進一步鞏固其在全球半導體市場中的領導地位。
總結而言,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確實給台積電帶來了不少困擾,但也促使這家企業更加注重創新能力和市場多元化布局。可以預見的是,在不久的將來,隨著全球經濟形勢逐漸明朗化,以及各國之間經貿往來日益密切,台積電必將迎來屬於自己的春天。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儘管目前處境艱難,但只要堅持不懈地向前走,最終定能克服所有困難。」
但是,令人憂心的是,台積電將在美國時間11、12日(台灣時間12、13日)首度在美國召開董事會。業界預期會中除討論去年第4季配息、今年首季資本預算之外,最關鍵的是因應地緣政治的全球新布局。
而熟悉台積電董事會召開時程人士透露,台積電依慣例會選在每一季第二個月的第二個周二舉行,這次在美舉行的時間也依此慣性操作,只是專程拉到美國舉行,應是因應川普2.0所做的決定。
只是,到美國召開董事會,這是台積電成立37年來,首次在美國舉行董事會,在美國總統川普大打關稅戰,地緣議題持續升溫之際,台積電首度在美舉行董事會,未來是否成為常態 ? 若是,台積電成為「美積電」恐怕不遠矣!
(國戰會專稿,授權梅花媒體集團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