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鎤銘專欄】川普對等關稅政策風暴:全球經濟的轉捩點

蔡鎤銘/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

在全球化與貿易自由化的趨勢中,美國現任總統唐納德·川普(Donald Trump)採取的一系列關稅措施無疑是對這一趨勢的重大挑戰。這些被稱為「對等關稅」的政策,旨在實現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平等貿易關係。近日消息顯示,川普在2025年2月7日與日本首相石破茂於華盛頓舉行的聯合記者會上宣布,他將於下周(即2025年2月10日或11日)宣布對多國開徵對等關稅,以確保美國與其他國家得到平等對待。根據道瓊子公司「市場觀察」網站的報導,川普可能鎖定對美享有較大貿易逆差的國家,如中國大陸、印度和台灣等美國貿易夥伴。

川普在記者會上強調,「我下周將宣布這項對等貿易(關稅),好讓我們與他國都受到平等待遇,我們沒要更多、但也不要更少」。這一政策的具體實施細節尚不明確,但顯然將對全球貿易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川普關稅政策的背景與初衷

川普政府實施的對等關稅政策,主要目的是為了保護美國製造業和就業機會,特別是在鋼鐵和鋁等關鍵產業中。川普認為通過提高進口商品的成本可以促使企業將生產線遷回美國本土,從而促進本地就業。

首先,川普的關稅政策直接影響了美國自身的經濟。一方面,這導致了某些產品價格上漲,增加了消費者的負擔;另一方面,對於依賴進口原材料的企業來說,成本上升也成為了一個不可忽視的問題。數據顯示,在實施初期,部分鋼鐵和鋁相關企業確實出現了利潤下降的情況。例如,一些小型鋼鐵加工廠由於成本增加,不得不縮減生產規模或尋求新的供應商。這種情況使得許多中小企業面臨經營困難,甚至被迫裁員以維持運營。

其次,這種政策還引發了國內不同行業之間的利益衝突。製造業和農業部門對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製造業企業普遍支持這一政策,因為它們看到了潛在的市場機遇;然而,農業部門則因報復性關稅而遭受嚴重損失,特別是大豆和玉米等農產品的出口量顯著下降。農民收入減少,迫使他們尋找新的市場和銷售渠道,這對於那些長期以來依賴出口的農戶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此外,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也對半導體產業產生了深遠影響。作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晶圓代工企業——台積電(TSMC),無疑成為這場貿易戰中的焦點之一。根據多家媒體報導指出,川普政府推出的關稅政策不僅直接打擊了中國大陸的高科技產業發展,也間接對台積電造成了不小的壓力。根據外媒 Phonearena 近日引用市場人士的說法表示,台積電正考慮將晶片生產價格提高高達 15%,這與最初提出的 5% 的增幅相去甚遠。這一舉措被外界視為是為了應對美中之間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及原材料成本上漲的雙重挑戰。

國際社會的反響與應對策略

面對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各國紛紛作出回應。歐盟、加拿大以及墨西哥等傳統盟友選擇採取報復性關稅措施,旨在平衡雙邊貿易關係。此外,日本和南韓等亞洲國家也在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以減輕對其經濟的不利影響。

1. 中國大陸的應對策略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製造業國家之一,中國大陸在川普關稅政策下承受了巨大壓力。除了對美國商品徵收報復性關稅外,中國還加大了對內需市場的支持力度,推動國內消費升級,並加快了向高科技產業轉型的步伐。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外部環境變化對中國大陸經濟造成的衝擊。例如,中國政府推出了多項鼓勵創新創業的政策,吸引了大量資金投入到科技領域。同時,中國還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建立更緊密的經貿聯繫,如「一帶一路」倡議下的合作項目。這不僅有助於分散風險,還能開拓新市場,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2. 台灣台積電的挑戰與機遇

對於台積電而言,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台積電依賴於來自中國大陸市場的需求;另一方面,則必須考慮到美國政府可能採取的進一步制裁措施。這種情況下,台積電似乎陷入了進退維谷的局面。

據悉,川普政府曾向台積電提出兩大要求:一是停止為特定中國大陸客戶提供服務;二是將部分產能轉移到美國本土進行生產。這些要求雖然看似合理,但實際操作起來卻困難重重。例如,台積電的主要客戶之一——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由於受到美國政府的制裁,無法再從台積電獲得先進晶片製造服務。這使得台積電不得不尋求新的成長點和市場機會。

面對如此嚴峻的外部環境,台積電並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公司計劃通過提升自身技術水平來增強競爭力,並努力開拓新的市場空間。此外,台積電還開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建設一座新的晶圓廠,並於2024年開始量產,以滿足北美市場的需求並緩解中美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儘管當前面臨諸多困難,專家普遍認為,只要能夠妥善處理好與中美兩國之間的關係,台積電仍然有望在未來幾年內保持行業領先地位。

長期影響與未來展望

從長遠來看,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可能會改變全球貿易格局。雖然短期內會給各國經濟帶來一定波動,但長期而言,這也可能促使各國更加重視區域合作和多邊貿易協定的建立。隨著時間推移,如何在保護主義抬頭的背景下維持開放包容的國際貿易體系,將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重要課題。

根據華府智庫傳統基金會的「2025計畫」,該計畫由川普去年12月任命的高級貿易與製造顧問彼得·納瓦羅(Peter Navarro)撰寫。納瓦羅分析指出,對美國而言,頭號優先開徵對等關稅的國家應是中國大陸和印度,這兩國位於「紅區」。其次,是「黃區」的歐盟、泰國、台灣及越南,這些國家都對美享有非常大的貿易順差;第三層目標則是日本與馬來西亞。

納瓦羅建議優先針對從中國大陸到馬來西亞這八個貿易夥伴。納瓦羅在計畫裡寫道,若川普第一任期間呼籲的一項措施「美國對等貿易法案」得以實施,那麼川普很可能必須優先與哪些國家談判,可能的目標是那些對美國享有較大貿易順差,並徵收較高關稅的國家或超國家組織。

總之,川普的對等關稅政策不僅對美國本身產生了深遠影響,同時也對全球貿易體系造成了重大挑戰。無論是對於政府還是企業,甚至是普通消費者來說,理解這些政策背後的邏輯及其潛在影響,都是十分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各種變化。在全球經濟日益相互依存的今天,合作與共贏才是實現持久繁榮的關鍵。面對不斷變化的國際貿易形勢,我們需要更加開放的心態和更具前瞻性的策略來迎接挑戰,把握機遇。尤其是在川普再次執政的背景下,全球各國需要更加密切地關注美國的貿易政策走向,並做好相應準備。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