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專論】美國至上主義升高兩岸風險

總統賴清德(右)17日接見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左),強調持續提升自我防衛力量,期盼進一步深化台美夥伴關係。圖/取自總統府
總統賴清德(右)17日接見美國前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左),強調持續提升自我防衛力量,期盼進一步深化台美夥伴關係。圖/取自總統府

劉佩怡/國立金門大學國際暨大陸事務學系主任

川普上台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從國際新聞的版面,便可發現世界焦點明顯地在他身上。川普的頻頻出招,使得各國慌亂地頻頻接招,國際秩序正在改變,國際局勢也正在重構當中。

在這一個月的施政當中,可以確認的是川普徹底奉行「美國至上主義」,美國利益優先,亦即非以集團國家利益為首要考量,而是單純的美國利益。這種思維將深切影響後冷戰的國際局勢,甚至改變目前「新冷戰」的特性。

川普不重視國際治理只重視美國獲利

二戰結束後,原先同盟國的美國和蘇聯成為兩個爭奪世界意識形態和體制霸權的超級大國,因美蘇所持的大量核子武器具有相互保證毀滅的能力,由於雙方並未正式開戰,所以稱為「冷戰」。「冷戰」的特徵是通過局部代理戰爭、軍備競賽、外交對立的等方式進行對抗。但現今的情況是,對手已經不再是以往的那個鐵幕國家蘇聯,換成了已經改革開放47年,參與世界體系,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市場的中國;相較於前一任美國總統拜登的戰略,同樣採用集團對抗、軍備競賽、相互抗衡的戰略,因此世界是否進入「新冷戰」格局,尚有爭議。但川普不重視意識形態與集團對抗,而是美國至上主義,未依循二戰以來所有美國總統都曾扮演的世界領袖角色,或是所謂民主陣營的領袖角色,他重視的不再是國際治理,而是如何讓美國獲利。

所以川普說,美國歷屆總統都是錯的。川普的基本態度認為,與中國大陸採取友好政策本身就是錯的,對中國大陸不應存有幻想。這個論述打臉了自尼克森以來,季辛吉、布里辛斯基等戰略大師,以及福特、卡特、雷根以降的所有美國總統。但冷戰時期的「中國牌」聯中抗蘇的戰略是否有誤?從美國運用這個戰略瓦解了蘇聯這個頭號敵人,川普對過去的總統做出千秋論定頗欠公允。

雖說冷戰結束後,美國持續與中國大陸友好,希望將之納入世界體系,使得中國大陸取得極大成就,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而出現對美國世界霸權地位的威脅。但美國對中的夥伴戰略仍不能說是錯的,因為美國當時需要中國大陸,而這個需求不僅是政治上的,也是經濟上的。

二戰結束後的20多年,西方工業國家歷經高度的經濟成長和繁榮時期,生活水準快速提高,失業率極低。但從1968年開始,所有主要工業國家的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耶魯大學的William Nordhaus(1972)提到,當時世界主要工業國出現「工資爆炸」現象。由於1960年代末工業國多數部門的工資大幅上漲,勞動力成本快速上升,導致工業製成品的價格上升;以及,因為採取擴張的財政政策和高福利支出,從而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因此,尋找國際代工成為拯救美國經濟的一帖方子,全球產業鏈也因此出現。這是過去美中和解背後重要的經濟因素。

此外,就目前川普的策略,也有幾點值得質疑:第一,美國6、70年代人力短缺、昂貴,所以需要代工;在當時美國產業做不到的OEM、ODM,若美國現今要將世界工廠搬回美國,是否便做得到?其次,美國不僅需要一個世界工廠,也需要一個十四億人口的世界市場。在這個全球化的過程中,美國資本家獲得極大利益,接下來他們如何因應川普政策,值得觀察,譬如特斯拉與iPhone會如何應對川普主義的挑戰?

美國至上主義將增加兩岸風險

川普的美國至上主義將對盟友產生極大的影響。因為他並不關注集團利益,只關注美國自身利益,因此極有可能會因此降低內部合作的凝聚力,從而削減集團對抗的效果。就此而論,川普的美國至上主義有兩點值得觀察,第一、當美國需要盟友共同對抗時,是否會運用「若不合作,將失去更多」的「類勒索」方式,而不是採取嘉惠盟友的方式?第二、當美國衡量利益時,是否會採取犧牲盟友的方式,而且美國不一定能給予更好的補償。我們從川普上台後,對加拿大、丹麥、巴拿馬,以及近期對烏克蘭要求俄烏和談,似乎都有這種傾向。川普不從「均衡」角度衡量美中、美俄關係;也不從「戰略三角」衡量美俄烏三邊關係。因為美國至上,其他國家根本不在這個天平上。也因此,實力愈小的國家,風險愈大。

近日美國國務院更新官網的美台關係現況,刪除美國長年來「不支持台獨」的立場,新版內容還提到「美國將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地參與國際組織,包括在適當情況下成為正式會員。」此外,還提到台灣與五角大廈的合作。這是在測試中國大陸的底線,為接下來的美中談判做準備。若此,台灣是否只是談判的籌碼?兩岸關係已經相當脆弱,而美國的操作策略是否口惠而實不至,反增添了兩岸關係的風險?

台積電近日特意到美國舉行董事會,會後計畫亞利桑那州第三廠將於今年中正式動工,以及考慮在美規劃CoWoS封裝廠,這些表示台積電將加速先進製程赴美。如果我們仍以「樂見企業全球化布局」看待此事,未免太自欺欺人,不要忘了張忠謀去年在運動會上還高呼「全球化已死」。即使台灣想以犧牲部分權利,換取成為盟友,仍有極大可能被大國利益交換。就因台美實力不對等,台灣更應注意還有多少籌碼在自己身上。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

延伸閱讀

臉書

熱門文章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