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豪駿/東吳大學政治學系助理教授
川普再次回歸擔任美國總統,其不可預測的行事風格讓全球戒慎恐懼。果然,川普一上任便雷厲風行,宣稱要併吞加拿大、買下格陵蘭、收回巴拿馬運河,再三抨擊台灣搶走了美國的晶片事業,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加徵關稅,更強勢主導俄烏戰爭和談。
面對中美 臺灣突然兩面受迫
川普強調美國優先、以盟友為芻狗風格,讓在美中科技戰中一直緊跟美國腳步的台灣一時失去了方向。長久以來,我國一直以中共為假想敵,在安全上倚仗美國以制衡來自對岸的壓力,但從未設想過有一天威脅來自美國時,台灣該如何自處?
眾所周知,川普對關稅異常的著迷,但川普究竟是將關稅作為目的還是手段一直有爭議。川普宣布對加拿大、墨西哥加徵25%關稅、中國加徵10%,但加、墨已經獲得一個月的緩衝期,中國卻是先徵後談,所以實際上就是川普一上台就對中國、也只有對中國加徵10%的關稅。如此看來,對加、墨的關稅只是手段,目的是逼兩國處理邊境管理問題,但對中的關稅本身就是目的。反觀台灣,川普一再威脅要對台灣的晶片課稅,到底是目的還是手段。
事實上,台積電以晶圓代工為主,生產的晶圓主要是中間財,生產完可能出口到東南亞或中國大陸的封測廠進行封測,先進封裝則由台積電自行處理,而且只要出廠交貨後就是客戶的資產,封裝完的成品上面也不會打上TSMC,而是蘋果、NVIDIA等客戶的品牌。遑論美國進口的許多是筆電、手機、伺服器等最終產品,而台積電只負責裡面的晶片部分。因此,要針對台積電加徵關稅在技術上相當困難。
即便川普政府找到方法加徵台積電的稅,台積電在高階晶片近乎壟斷的地位,使其可以輕鬆將關稅轉嫁給客戶,而客戶再轉嫁給消費者。如此看來,美國不斷威脅加徵台灣晶片關稅更像是一種手段,目的是迫使台灣半導體產業加大在美國投資的力度,無論是在技術或規模上。
臺灣民眾認美關稅將至 反對最先進技術輸美
根據啟思民本基金會的民調顯示,有85.6%的台灣民眾認為台灣會遭川普關稅施壓,且只有24.8%認為台灣有談判優勢。這亦是川普傾向雙邊主義而非多邊主義的原因,如此美國在每一場談判中都能保持絕對的優勢,迫使對手做出更多的讓步。
更重要的是,由於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台積電在日本、德國的投資都以成熟製程為主,但在美國的投資主要是先進製程,且美國要求台積電新建的晶圓廠要採用最先進的3奈米、2奈米技術。由於台灣民眾有62.5%認為半導體產業是台灣安全的「矽盾」,且有83.8%認為台積電是台灣的「護國神山」。因此,有84.4%的台灣民眾反對政府放行最先進製程技術轉移到美國。
台灣政府無法管制晶片最先進技術出海
不過,恐怕會令人意外的是,如果台積電基於商業考量或美國政府壓力,最終在美國新建的晶圓廠採用最先進的製程技術,我國政府目前根本無法可管。
我國國科會雖然近年來持續更新國家核心關鍵技術清單,但主要的法源依據是《國家安全法》第三條,而其限制的主要是違反《營業秘密法》的行為。換言之,如果台積電自己願意在美國投資先進製程技術,我國是無法干涉的。
唯一有限制台積電對外投資的是經濟部頒布的行政命令「在大陸地區投資晶圓鑄造廠關鍵技術審查及監督作業要點」,才可以依法限制台積電赴陸投資的製程技術,但由於其母法是《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因此此一限制僅限於「大陸地區」。所以台積電要赴美投資,我國政府想要管理也於法無據。
從國際關係的角度,即便是最緊密的盟友也不可盡信。我國與盟友的國家利益只可能高度重疊,而不會完全重合。因此,對於關鍵技術的保護應屬於我國的核心利益,我國政府宜儘快完善相關技術的保護措施,避免民眾產生疑慮。
(啟思平台專稿,授權梅花媒體集團刊登)
※以上言論不代表梅花媒體集團立場※